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名言网板报设计素材安全文稿地震知识

地震知识

02-22 14:26:29   分类:安全文稿   浏览次数: 240
标签:板报设计模板,板报内容,板报主题,http://www.qihang56.com 地震知识,
  15.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1)由政府(省级)发布的地震预报

  应该完全相信!

  因为它是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科技人员通过收集监测到的大量地震异常信息,经过认真仔细综合性的研究,参照以往的成功经验,非常慎重地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由政府依据防震减灾有关法规,本着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危,社会稳定着想而做出的。

  (2)不是政府发布的,但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非常准确

  不可信!

  地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虽然科学家们在地震预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还缺乏对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发生规律的科学揭示。目前的地震预报仅处于探索阶段,不可能做得非常精确。因此,那种时间精确到某天、甚至到某时某分,地点在某个很小的范围,震级也很准确的地震预报超越了目前的科学水平。

  (3)是某某专家预报的

  不可信!

  根据我国《地震预报发布的管理规定》,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或消息,不管他是谁。由于地震预报处于探索阶段,因而,科学家的预测意见只能提供给地震部门做参考。将个人的预测意见向社会散布本身就是违法的。

  (4)国外科学家预报我国地震

  不可信!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在地震预测方面,国外水平不比我国高多少。国外科学家预测我国地震必须按照我国法律进行。除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发布地震预报外,任何个人、组织、都无权发布,外国人也如此。

  (5)看见或听说地震部门在做地震宣传或其他相关工作,是否要地震了

  不是!

  让广大社会公众了解地震科普知识,提高减灾意识和能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在任何时期都是地震工作部门的神圣职责。

  (6)听亲戚朋友说要发生地震了

  不可信!

  他们又是听谁说的?因此,一般社会上的地震谣言都不应相信,否则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听到传言后应与当地区、县地震部门联系。

  (7)发生有感地震过后,是否有更大的地震

  是否有,应听政府公告。

  (8)带有迷信色彩的或别有用心的有关发生地震的消息

  不仅不相信,而且要报告公安机关。

  16.我国农村抗震的长远目的是什么?

  (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

  (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

  (3)加强地震和抗震知识的普及,使抗震防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7.我国本世纪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

  1988年。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有八项具体措施:

  (1)在全国各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2)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规体系;

  (3)把防震减灾工作开始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4)增强地震监测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

  (5)努力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抗震设防工作;

  (6)制定好地震应急预案;

  (7)增强震后恢复重建能力;

  (8)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18.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按其工作内容和时序特征,可分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

  (1)地震监测预报包括监测和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科学技术工作和地震预报社会发布的行政管理工作。就科学技术的内容而言,是指为获取与地震发生有关的信息所开展的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处理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对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时域、地域和强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发布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环节,它为其他环节提供地震危险性的背景和三要素信息,以便采取各种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2)地震灾害预防是指震前所做的防御性工作,包括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指在国土地震区划和工程建设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的抗震设防,包括对新建工程和设施进行的抗震设计和施工,以及对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加固。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的工程性防御措施之外的依法减灾活动,包括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3)地震应急是指为应付突发性地震事件而采取的震前应急准备、临震应急防范、震时应急指挥和震时应急救援等应急反应行动。

  (4)震后救灾与重建是指紧接地震应急之后的全面救灾行动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

  19.什么叫地震应急?

  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抗震救灾和抢险行动。

  20.“防御震灾”的含义是什么?

  防御震灾是人们为防止、减轻、避免和抗御地震灾害而采取的社会行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建立起来的以预防为主的长远战略手段。

  21.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22.新的地震活跃期防震减灾工作指导思想是什么?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防震减灾职能,促进地震科学的进步,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坚持以预报为主,测报防抗救结合的方针,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服务。

  2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减轻震害损失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各级领导迅速上岗指挥救灾,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果断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有效组织救灾。

  24.我国抗震救灾工作方针是什么?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25.我国地震救灾原则是什么?

  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保险补偿;及中央企事业单位主要由主管部门负责等原则。

  26.我国抗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

  (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27.抗震救灾的原则有哪些?

  (1)快速反应原则;

  (2)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主动配合原则;

  (5)主动报告原则。

  28.地震灾情上报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人口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

  29.地震灾情调查、评估、上报如何进行?

  在上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地震部门牵头,会同有关行业部门按规定共同进行。

[page]

  五、地震法规与政策

  1.为什么要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总体的长远利益,必须用法规来规范政府、集体和个人在防震减灾中的一切言论和行为。

  2.我国已公布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法规?

  1994年年1月10日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1995年4月1日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8年12月17日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1998年12月29日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规定》1998年3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3.《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对单位和个人有什么规定?

  (1)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义务;

  (2)禁止单位和个人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

  (3)单位或个人都有权检举、控告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行为。

  4.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98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于8月9日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和1998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5. 那些部门具有发布地震预报的权力?

  北京地区发布地震预报要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其它地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使地震预报的发布权。

  6.《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中对地震临震预报有何规定?

  地震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发布地震预报。

  7.《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颁布于何时, 何时生效?

  1995年2月11日由李鹏总理签署的第172号国务院令颁布,1995年4月1日起施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小学生黑板报安全角内容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