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范文写作总结报告自查报告街道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街道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12-14 18:33:36   分类:自查报告   浏览次数: 229
标签:个人自查报告,自查报告格式,安全自查报告,http://www.qihang56.com 街道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五)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完善

  街道虽然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框架,但在制度设计上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在贯彻执行上不够坚决彻底。工作靠突击,管理有漏洞,各部门各自为政,执法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配合的状况并未得到彻底改变。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科学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形成。

  (六)社区群众自治功能薄弱

  我街于20xx年在全部10个社区推行“议行分设”,初步还原了居委会自治功能,同时支持、鼓励成熟的物业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导社区居民进行自治。但是一些社区反映,居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比较淡泊,怠于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力。同时还存在部分业委会行为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等问题,造成群众民主自治进程缓慢,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依然比较薄弱。

  (七)社区服务功能不完善,社区服务水平还处于层次较低水平

  街道成立以来不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10个社区服务大厅,在腰岗、骏景、东晖等社区建立了文化室,在骏景、东晖等社区建立了卫生服务站,在穗东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但总体而言,一是社区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比较单一,覆盖面不够广,与社区居民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缺乏针对辖内现代服务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高档次服务。三是对社会上的社区服务组织机构的规范和监管力度不够。

  (八)部分社区停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xx区快速发展,我街辖内的住宅小区由2000年的10个发展到现在的35个,人口数量、车辆数量急剧增加,但公共配套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各社区普遍存在停车难的问题,在我街骏景、东晖等社区问题尤为突出。以骏景社区为例,社区住户近8千户,人口3万多人,拥有车辆3千多部,但停车位仅1千多个,远远未能满足需要。对此,街道曾作出多方努力,但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九)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存在政令不通的现象,一些工作推进不扎实,落实不到位;二是一些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弱化,出现了官僚主义苗头,服务水平和质量较低;三是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树立“全街一盘棋”的思想,缺乏统筹兼顾、沟通协调的能力,工作配合不够,效率不高;四是一些党员干部存在惧怕困难、回避问题的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改革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五是一些党员干部对街道职能定位不准确,工作上造成缺位、越位、错位;六是一些党员干部存在依赖思想,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有等、靠、要的思想倾向。

  三、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主要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机制、管理、评价、考核机制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一)思想观念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存在差距

  部分党员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或是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表面,满足于一般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掌握不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指导实际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思想观念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二)工作作风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存在差距

  部分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执政理念和宗旨意识淡化,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出现了偏差。部分党员干部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欠缺,缺乏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工作机制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存在差距

  一是影响和制约街道科学管理上水平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二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特别是各项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综合治理机制仍处在探索推行阶段。三是目前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在客观上存在一些矛盾,突出表现在“属地管理”矛盾,具体反映在权与责的矛盾、“条”与“块”的矛盾、属地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矛盾等方面。四是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社区各种组织职能模糊,功能重叠,各自为政。五是社区自治进展缓慢,群众自治水平较低。

  (四)管理、评价、考核机制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存在差距

  一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办事制度、办事流程已经落后,亟待重新调整修订。二是街道的一些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三是各项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制定出来以后,具体的实施环节缺乏监督。四是对干部职工的考核,考核内容设计不够科学、明确、全面、具体,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政绩观、正确的用人导向。五是对社区工作站的考核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能充分体现工作业绩,没有完全达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

  四、整改方向和措施

  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天园街各项工作新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民生福利,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一)着力破解“属地管理”难题,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要进一步破解“属地管理”难题,按照“以我为主,强化职责,加大宣传、落实主体”的原则,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形成各项工作广覆盖、全方位、日常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夯实基层基础。一是要强化基础性工作,真正做到对街道辖区情况清、底数明,加强资料动态管理,建立基础资料共享机制。二是要加强宣传发动工作。要改善宣传发动的方法和手段,广泛动员和引导辖区居民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经营,自觉参与政府的各项工作,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三是要充分落实辖内单位的责任主体作用,使每个单位、每个经营者都负起相应的管理责任,教育他们“扫好门前雪”。四是坚持“以我为主”提高街道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街道与驻街各单位的关系,充分发挥“三所三队”(街派出所、工商所、司法所、城管中队、劳监中队、安监中队)的作用,加强综合执法。五是进一步理顺街道与市、区职能部门的关系,加强沟通,完善告知制度。

  (二)着力推进“五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功能

  一是在“议行分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职能,鼓励扶助条件成熟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规范物业管理公司行为,深入推进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工作站、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五位一体”的社区管理体制,理顺管理关系,形成管理合力。

  (三)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格局

  创新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要把体制机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梳理、修订和创新各项工作机制,包括属地管理机制、综合执法机制、社区管理机制、综治维稳机制、信访调解机制、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内部管理机制、检查监督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努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四)着力夯实社区服务基础,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一是要用足用好公建配套场地,加快文化室、卫生服务站、家政中心、体育健身路径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高服务的覆盖面。三是要认真调查了解不同阶层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各层次居民的需要。四是要努力提高社区服务的档次和质量,丰富社区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五是要积极探索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加强规范引导。

  (五)着力改善民生福利,千方百计保民生、保稳定

  要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切实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天园。一是要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二是要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和就业指导,创造社区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服务。三是要进一步加快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四是要加强老龄工作,让老年人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五是要按照“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要求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宣传环保意识,加大环境监控力度,重点抓好市容环境卫生、河涌整治和绿色景观建设工作,营造两个适宜的街区环境。六是要落实维稳第一责任,以“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度。

  (六)着力强化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

  深入开展“为民、便民、利民,创建群众满意机关”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推动街道效能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要完善效能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效能建设的活力。二是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为切入点,梳理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整顿和规范窗口服务质量,严格落实首问首办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礼貌用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三是要加强信访事项的办理效能,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抓好电子政务建设,完善街道网站功能,为群众提供信息化服务。五是规范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日常检查、群众监督和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考核办法,并与干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