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范文写作领导讲话稿乡镇街道镇长在创建省级生态镇上的讲话

镇长在创建省级生态镇上的讲话

05-05 17:55:18   分类:乡镇街道   浏览次数: 644
标签:领导讲话稿范文,如何写领导讲话稿,http://www.qihang56.com 镇长在创建省级生态镇上的讲话,
  所以,建设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既是一项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又是一项党和人民的凝聚力工程,更是我镇再创新优势、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们必须举全镇之力,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全力推进,务必取得积极成效。全镇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镇委、镇政府的这一重要决策上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切切实实地把创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宁波市级和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
  经镇委、镇政府研究,我镇生态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若干个“环保工程”的实施,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人口规模、素质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把于其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生态文化繁荣、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花园式的小城镇。生态镇建设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实施。近期是20xx年到20xx年,是创建和推进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第一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基本达到创建宁波市级和省级生态镇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争取通过省级生态镇验收;中期是20xx年至2012年,为发展和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巩固省级生态镇创建成果,完成第二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提升生态镇建设水平;争取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远期是2013年至2020年,把于其镇建设成为具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和繁荣的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力强的现代化城镇。
  根据这一目标,镇政府已经编制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已通过专家评审,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时,已经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主要内容是:在生态镇建设中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三大板块”,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蓝天净化等工程。全镇各个部门、各村和区域范围内的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按照已经制订的实施规划和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生态镇建设和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当前我镇生态镇建设的重点主要有:
  一是要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切实消除河水黑臭现象,不断改善水体环境。水环境质量差是当前我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一项主要的薄弱环节。要加快建城工业园区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和农村公厕生态改造及三格式户厕改造工程,不断提高污水截流纳管率和减少农村污水直排现象。要不断完善水务设施管理制度和水系调水方案,提高河水流动性,增强自净能力;要进一步开展疏浚清淤工作,扩大河道的排洪能力;要实行科技治水,组织开展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生态修复技术、底泥处置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科研项目;要开展入境断面和出境断面的水质跟踪监测,为科学实施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绿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要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地覆盖率和绿地质量,优化绿地结构,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要以建设大型公共绿地、交通干道两侧绿化带、居住区绿地、水源涵养林、大型苗木基地等为重点,强调绿地的大中小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城乡相结合;要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在发展现有绿化植物的同时,多品种引进和选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生长良好、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具的外来植物;要加大古树名木和特色园林的保护力度,将绿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发挥绿化资源的景观效益和人文效益。
  三是要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努力建设清洁环保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镇,经济是支撑,发展是保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是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的潮流,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发展模式。联系我镇实际,当前倡导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重点要加强工业企业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实现污染防治和管理的全过程化;要加本文www.qihang56.com于网络站强技术服务和绿色认证,健全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扩大有机食品、无公害蔬菜、优质特色农产品等绿色农业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无污染的新兴产业,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产出少的企业;要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统一规划,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力度,引进或培育一批能形成循环经济链的项目。
  四是要切实加强扬尘污染防治,进一步改善全镇大气环境质量。我镇目前扬尘污染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环保、城建、城管、公安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公众广泛参与的氛围;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堆场、建筑工地、道路施工与保洁、绿化建设与养护等的扬尘污染工作;组织联合执法检查,依靠上级局的支持来加大执法力度和整治工作。
  五是要大力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一项基本考核指标是要求辖区内30%以上的村要达到“生态村”标准,而我镇14个村就必须有4个以上的村为生态村,目前宁波市级的生态村我镇只有一个(任佳溪村),余姚的生态村没有,所以要结合生态镇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力争尽早达到考核标准,通过宁波市的考核的验收。
  六是要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生态镇建设必须从基层抓起,打牢根基。全镇范围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村、各住宅小区,要以开展生态村和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创建为抓手,防治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组织环保宣传和环保志愿者活动,美化居住环境;各单位要以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商店、绿色宾馆、绿色宾馆、绿色医院等“绿色创建”为载体,推动相关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的生态区建设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齐心协力,确保完成生态镇建设的各项任务
  加快生态镇建设,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事关全镇发展大局和长远利益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创建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不同于其他单体项目的创建,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创建工作,创建内容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全镇上下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地把生态镇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以住的工作实践证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只要全镇上下思想统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集中力量,再难的事也能做成,再艰巨的任务也能完成,这是我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生态镇建设和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已经成为我镇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大家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全镇上上下下形成一个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广泛开展、分级负责的良好氛围。为此,镇委、镇政府成立了生态镇建设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村、企事业单位是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单位,要担负起各自的创建工作任务。一是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二是要把生态镇建设工作纳入本系统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紧紧围线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工作重点,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要把生态建设寓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之中,把生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与提高全社会教育科技文化水平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要根据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落实具体责任,将生态镇建设的任务纳入各村、居委和各个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党政一把手要着眼全局,提高认识,切实担当起领导和指挥的责任,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做到思想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集中精力、围绕重点、狠抓落实,确保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有人管、有机构抓。在建立机构、制定规划、落实责任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启动工作。四是要与正在开展的宁波市卫生镇巩固工作、河水黑臭整治、污水纳管、科技镇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各种工作载体,整合力量,相互借力,共同提高,使生态镇建设在全镇各村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建设生态镇,创建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内容几乎涉及到所有职能部门。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摆到突出位置,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全镇一盘棋的思想,把部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之中,把部门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考虑,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比如,镇环保部门要做好生态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当好镇委、镇政府的参谋助手,负责制定好总体工作方案和计划,了解和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指导各村和单位的创建工作,镇城管部门要负责进本文www.qihang56.com于网络站一步抓好绿化管理,镇城建部门要负责好建筑施工扬尘的防治工作等;要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保证生态镇建设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延续性。全镇各行各业要形成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宁波市级、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在全镇综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