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

03-07 00:38:45   分类:初三生物教案   浏览次数: 849
标签:九年级生物教案,http://www.qihang56.com 排泄,

  希望在讨论中能提出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其它问题,鼓励同学提问,提倡组内互助。

  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教师点评。

  4.以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尿的排出。

  ①参看泌尿系统模式固,了解尿的排出路径。

  ②观察膀胱的模型或膀胱的剖面图,了解尿液排出的机制。重点学习膀胱壁的结构(平滑肌)与功能(贮存尿),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了解尿的排出。

  ③通过讨论,了解排尿的意义。

  5.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学习的目的重在指导自己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小结:请学生概括尿的形成过程和尿的排出。

【板书设计】

  四、尿的形成:

  

  五、尿的排出:

  六、排尿的意义和泌尿系统的卫生:

  1.意义:①排出废物  ②调节水盐含量,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2.卫生:①适量饮水  ②及时排尿  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

探究活动

尿蛋白的定性检验方法

        【问题】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尿液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

        【假设】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设计】

        (1)材料用具:正常人新鲜尿液和患有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新鲜尿液,酒精灯,试管,试管夹;2%乙酸溶液,20%磺酸水杨酸溶液。

        (2)实验方法:对比法。通过加热尿液,然后滴加乙酸或者直接加入磺酸水杨酸,比较正常人与肾炎患者的尿液有什么不同。

        (3)预期:如果正常人尿液与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成分有不同,则用第一种方法加热正常人的尿液不会浑浊,或者浑浊后加入20%乙酸溶液后即刻消退,而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会出现浑浊,加入20%乙酸溶液浑也不消失。第二种方法加入20%磺酸水杨酸,正常人的尿液不会浑浊,而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会出现浑浊。

        (4)实验过程:

      方法一:加热乙酸法

      ①取A、B两只试管,A试管中加入正常人新鲜尿液3毫升,B试管中加入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新鲜尿液3毫升;

      ②分别将A、B两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煮沸;

      ③对比观察A试管略微有浑浊(或没有浑浊),B试管出现浑浊;

      ④分别在有浑浊的A、B试管中加入数满2%乙酸溶液进行观察,A试管浑浊消退,B试管浑浊不消退。

       【方法一:结果】A试管中的尿液煮沸后出现略微浑浊,是由于加热而产生的磷酸盐沉淀而引起的,所以在加入乙酸后浑浊即消失。而B试管中的尿液煮沸后出现浑浊,由于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被加热后产生变性,溶解度降低,因而形成沉淀。在加入乙酸后变性蛋白质并不分解,所以尿液仍呈浑浊。

      方法二:磺酸水杨酸法

      ①取A、B两只试管,A试管中加入正常人新鲜尿液3毫升,B试管中加入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新鲜尿液3毫升;

      ②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0%磺酸水杨酸一二滴;

      ③观察A试管没有浑浊产生,B试管有浑浊产生;

      【方法二:结果】A试管没有浑浊,表明A中的尿液不含有蛋白质;B试管出现浑浊,表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患有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支持假设)。

上一页  [1] [2]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初三生物教案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