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高考强化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常见成语误用解析60句详解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常见成语误用解析60句详解

12-14 18:27:23   分类: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浏览次数: 804
标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http://www.qihang56.com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常见成语误用解析60句详解,

34.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少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少纵即逝,指机会,不指脸谱变化,不看对象]

35.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弄巧成拙,把好事变成坏事,不合语境,改为“适得其反”]

36.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耿耿于怀,因怨恨或负疚记挂在心难以忘怀,正确]

37.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每况愈下,又叫每下愈况,指事情越来越糟糕,不指交通事故,不看对象]

38.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无出其右,没有比这更好,褒义词,不分褒贬]

39.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短小精悍,既指文章,又指人,两用成语,正确]

40.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慷慨解囊,指做好事帮助别人,不合语境]

41.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磨洋工,指做事情不出力,消磨时间,不合语境]

42.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山不转水转,比喻事情总有出路的,正确]

43.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差强人意,指勉强还能使人满意,不是贬义词,不分褒贬]

44.对曾经纵横中国500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纸醉金迷,指生活,不指院落,不看对象]

45.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否则”表明下文要谈的是言之无物,而“败絮其中”则说明还是有物的,所以不合语境]

46.十运会上,除东道主江苏是最大的赢家外,山东和浙江也风头很劲,他们是当仁不让的中国体育的强者。[当仁不让,不作定语,用在这里不合语法]

47.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信手拈来,不带宾语,用在这里不合语法]

48.你们几位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加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干一番大事业。[因人成事,是一个贬义词,指自身没本事,通过他人帮助取得成功,不分褒贬]

49.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贷款消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寅吃卯粮也成为一种时尚。[寅吃卯粮,是超前消费的意思,但它是一个贬义词,不分褒贬,不合语境的]

50.自从开通网上追逃以来,那些潜逃犯就无处遁形,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等待他们的将是正义的审判。[在劫难逃,应指正面人物,不能指潜逃犯,不分褒贬,不看对象]

51.他的书法作品若论美观,潇洒,胜过前人,可谓独树一帜。[独树一帜,指自己独立门派,这个句子讲的是作品特色,宜用别具一格。说郑板桥,说苏轼,他们的书法可以用独树一帜]

52.“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是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投资理念,主旨是强调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告戒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运用正确]

53.孙伯渊知道马宝山非常能干,有一次跟他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另谋发展。[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指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正确]

54.法新社的报道称,20年的经济改革让许多中国人的钱包变鼓了,但同时也使不少迷信习俗卷土重来。[卷土重来,指人,褒义词;东山再起,指人,也可以指企业,贬义词,本句改用死灰复燃]

55.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杭州的文化大事接踵而至:中国科学院院士访问母校的身影刚刚离开,站在世界男高音领域顶端的歌唱家又在杭州大剧院引吭高歌。[接踵而至,指人,不看对象]

56.进入高三,重重书山,滔滔题海,试卷永远做不完,简直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弄得学子们身心俱疲。[按下葫芦浮起瓢,形容忙得应付不过来,正确]

57.今天的西湖仿佛通晓人意,宛若一位淡妆浓抹的少女,将她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在了游客面前,让人倍感爽心悦目。[淡妆浓抹,指多个人的打扮,不能同时用在一个人身上,指一位少女,错误,不明词义]

58.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中设立了一个栏目叫《每周质检报告》,该栏目每周将有关部门对各类产品的质量抽检结果公布出来,使假冒伪劣产品原形毕露。[原形毕露指人,不看对象]

59.“山雨欲来风满楼”,虽然他人还没走,但是他要调动的消息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山雨欲来风满楼,指革命爆发前的紧张局势,不合语境]

60.在中国图书出版贵族化、泡沫化、脂粉化的趋势中,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这本书称得上是空谷足音。[空谷足音,比喻极其难得的东西,使用正确]

上一篇上一页12下一页下一篇

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例1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例2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例3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

例4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 4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

例5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

例5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处心积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等等。

六、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上一篇上一页12下一页下一篇

上一页  [1] [2]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