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高考强化高中古诗词指导2017年高中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一)

2017年高中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一)

12-14 18:27:23   分类:高中古诗词指导   浏览次数: 540
标签:高中古诗词指导大全,http://www.qihang56.com 2017年高中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一),
(1)古今异义。

如《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就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我们还可联想到《贾生》一诗中“可怜夜半虚前席”的“可怜”,那就同于我们今天的用法。

(2)一词多义。

《孔雀东南飞》中的“适”字意义较多,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始适还家门”中的“适”就可作“出嫁”讲,而“处分适兄意”中的“适”就只能当作“适合”讲,“适得府君书”中的“适”是“刚刚”的意思。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地把握。

(3)词类活用。

在古诗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在其他诗中我们也可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4)词的双关义。

在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谐音双关“思”,是说我的情思像春蚕吐丝那样,一直到死才可完结。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不就是双关吗?

2. 把握句式。

古诗词由于格律的需要,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们分析得出是宾语前置,应该是“应笑我多情”。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分析得出是主谓倒装,应该是“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们一看就可知道诗中“爱的是晚枫林”。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作是倒装句的代表,那么,省略句在诗中也是较多的。请看下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省略介词“于”。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省略采撷的宾语“此物——红豆”。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省略谓语动词“远离”“深居”。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省略关联词“虽然……但是……”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省略的形式很多,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介词,也可是关联词,那么我们在读诗句的时候,就需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那样才会更好地理解诗句。

此外,古诗还常常采用一些名词叠加的方式来构成诗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都用名词叠加的方式来构成,那么我们分析的时候就需要发挥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分析其中的多个画面,恰当地进行链接,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蕴。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的前两句“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给我们呈现了一组画面,怎么办,发挥我们的联想能力吧。

3. 把握修辞

诗歌中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来增加诗歌韵味,丰富诗歌的感情。

(1)大胆的夸张

这种夸张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和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涵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在现代诗歌中,运用夸张的也有许多,如毛泽东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那么,我们在读解诗句时,就要认真体会。

(2)对比手法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两种相反的情况放在一首诗里以便对照的一种艺术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能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词中就包含了多种对比。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天阴咽管弦。”就是对比手法的妙用。

(3)衬托手法

此外在诗歌中还运用到通感、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视具体的诗歌而定。

四、读好注解

注解是对诗歌的较好补充,作用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我们读时,就要分析注解起什么作用。我们可以把注解分一下类:

(1)介绍这首诗产生的时代背景。那么我们在读诗句时,就可结合注解的时代背景来体会诗歌的主旨。

(2)交代作者的情况。作者的情况为我们理解诗句的主旨和风格有较大的帮助。

(3)对诗句作注解。诗句的注解往往是诗中我们难以理解的,我们可把它带入诗句,来理解诗句。

(4)介绍典故。有些诗歌往往用典来增加诗歌的内涵。大家最熟悉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多处用典,注解就对它作了很好的解释,我们就可根据这些很好地把握诗句。

我们读注解,就可充分利用注解很好地把握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为我们的鉴赏服务。

上面我们粗浅地谈了理解诗句的四个方面,那么我们在鉴赏时,除了理解诗句外,还要把握形象,领会意境,探究技巧,品味语言,这样我们才能较好地鉴赏诗歌。

上一页1下一页

鉴于大家对高中语文古诗词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3诗歌鉴赏 推敲有方 ”一文,供大家参考!

2013诗歌鉴赏 推敲有方

 鉴赏评价是人们阅读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和评论,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的最高层级。

下面总结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几个点,希望对即将进行诗歌鉴赏复习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

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二、常用答题方法

(一)找出“冷词”“暖词”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

浙江省20xx年高考诗歌鉴赏第16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