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高考强化高中古诗词指导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

12-14 18:27:23   分类:高中古诗词指导   浏览次数: 572
标签:高中古诗词指导大全,http://www.qihang56.com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

【摘要】鉴于大家对www.qihang56.com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

近几年的高考说明和20xx年的《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都是把古诗文阅读放在一块说的,“鉴赏”指的就是古诗鉴赏。包括两个考点:a.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b.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除北京卷安排在第三大题(设置两个单选题,并设置一个对古代诗论的理解的主观题)、上海卷安排在第四大题,为填空题外,其余各套试卷都是安排在第四大题,为简答题。古诗鉴赏部分的考查范围、对象、方式等方面有如下特点:

一、 选材范围。已从前三年的唐诗拓展到宋词等其它类别。20xx年到20xx年所选的全是唐诗,并且全都选自《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这两本古时的蒙学课本。20xx年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20xx年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xx年是王维的《过香积寺》。20xx年,全国共有15套高考试卷。其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四套,古诗鉴赏这一大题,甲卷是张籍的《秋思》,乙卷是宋祁的《木兰花》,丙卷是欧阳炯的《江城子》,丁卷是晏几道的《鹧鸪天》。在11套分省命制的试卷中,大部分选的是唐人的作品,也有的是宋诗或宋词,还有明诗一首。

二、 考查内容。20xx年是选择题,第8题的关键词是诗中用“情无限”、“泪沾襟”直接表达惜别之情,C项的错误就在于说这首诗,“十分含蓄地表达诗人的送别之情”。这一年的第9题,则是分析诗中所采用的有没有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0xx年和20xx年考虑到改为主观题后,在题型上比客观题难度大,考查的内容则较为单一。20xx年考查对“折柳”的分析和20xx年对“咽”和“冷”两字的分析,都是把设题着眼点放在对关键词语的赏析并由此分析全诗的意境和思想内容的上面。20xx年则从原来着重考查寓意、诗眼为主扩展到细节、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各个角度。

因为前三年高考试卷的示范作用,20xx年全国15套试卷的古诗鉴赏题命题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有上海卷和湖南卷呈现出更多的新意。上海卷的鉴赏题是与一副对联对照阅读,湖南卷是先提供了对作品前三联的分析鉴赏,留下对第四联的分析鉴赏让考生完成。估计20xx年会出现更多的求新和探索。在古诗鉴赏的复习备考中,要针对考纲的要求和20xx年15套试卷古诗鉴赏题呈现的特点,从一般性(培养基本鉴赏能力)和特殊性(应考答题技巧)两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一、 多花时间引导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鉴赏呢?

(1)分析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等)。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主观的情感、思想和现实生活中的“境”(或象)的辩证统一。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春草和园柳鸣禽中,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写景中透露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达到了情和景的和谐统一。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抓住最能反映景物特色的几个词语,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萧杀荒凉的意境。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作者不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琵琶女演奏琵琶的情况 ,还写了周围的环境用来作衬托,同时还侧面写了听琵琶人的反映以及作者的感受。秋江月白,动听的琵琶演奏,羞涩的琵琶女,如梦如醉的船家,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的意境。

(2) 分析诗歌的立意(即思想感情)。所谓立意,就是诗人创作诗歌的用意,也可以说是作品的主题,也可说是作品的灵魂。因此,分析鉴赏一首诗,首先要看立意好不好。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有很强的艺术性外,立意深远,思想性强,是其尤为突出的特色。“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屋破淋了雨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寒士,只要天下读书人都有广厦住,自己冻死也感到满足。这种宁苦身以利人的精神,正是诗歌所表现的主题,这种立意不是非常深刻的吗?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欣赏一首诗,必须知道这首诗用了些什么表现手法,用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但通篇没有“书”字,而是通过比喻(或象征)手法,说明读书可以开阔心胸,洞明世事,练达人情,读书人要不断吸收新知,才能使自己思想不僵化,永葆生命活力。又如李白的《蜀道难》,用了一个很有名的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不仅形象表现了蜀道的艰险,还表达出了作者感叹蜀道艰难的强烈感情。再如《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鸡屋),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首诗用了衬托手法,用鸡栖、日落、牛羊归来,衬托妇人对外出丈夫的思念。对仗是古体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对偶句,句式均齐,读起来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富有美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二句就是对得很工整的流水对,无论从内容上形式上看,这两句是写得非常好的。

(4)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古人在诗歌创作上非常讲究“炼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因此,我们在分析诗歌时,要注意抠字眼。比如王安石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写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两句中的“绿”和“闹”就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又如张先的《天仙子》中写夜景的句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把花写得好象有了知觉,使人想象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进而使人感到月色的美好。

二、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鉴赏方法。

(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

1、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二抓尾联末句。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尾句(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加强语气。

第二,掌握一般的表达技巧。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抒情手段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1] [2]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