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名言网板报设计素材节日文稿漫话寒食节起源及习俗

漫话寒食节起源及习俗

02-22 14:15:19   分类:节日文稿   浏览次数: 304
标签:板报素材,板报内容,板报主题,http://www.qihang56.com 漫话寒食节起源及习俗,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寒食和清明,本是我国古代的两个节日,大致在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这两个节日时间相近(中间仅隔一天),习俗相连,故逐渐合二为一,时至今日,很多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

  寒食节的起源说法不一。 《周礼》云“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荆楚岁时记》则有 “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的记载。另一种说法是寒食禁火导源于介之推,《邺中记》云:“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之推断火冷食。”这是指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在出亡的十九年中,介之推始终伴随,曾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复国执政,史称晋文公,据史书记载“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说:“天末绝晋,必将有主,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遂与其母楷隐绵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又称介山).晋文公得知后亲往求之,之推避而不见。文公火焚绵山,介之推守志不移,终不下山,母子双双抱木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天不举烟火,并把这天定为“寒食节”.

  以上说法始于晋宋,此前未见记载。据《周礼·秋官·司煊氏》称:“……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汉代郑玄注:“为季春将出火也。”所谓“火”,指“心宿二”,即行星中的“大火”(火星).古人迷信,认为春季见于东方的“苍龙七宿”属木,而季春三月黄昏时火星(大火)从东方升起,“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后汉书·周举传》李贤注).其实,这才是寒食节的真正起因。

  《赵书》里有这么一段记载,赵王石勒不准老百姓发怀古之幽情,下令禁止群众过寒食节。这天突然狂风大作,劈雷闪电,暴雨夹带冰雹,一时间平地水深三尺。石勒大惊,只得收回成命,让老百姓象过去一样过寒食节。从这个记载来看,石勒的禁令与狂风暴雨这样的自然现象纯属巧合,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但却反映了狂暴的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意在取消这个传统节日,是很不得人心的。

  今天,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而清明节比寒食节还要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人们为了纪念水患已除,遂将春分之后第十五日定为清明节,以示“清平安乐”.

  关于清明节扫墓习俗之由来,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汉元帝为追念前朝将军萧望之,故有“使祭其冢”之举。至隋唐时,清明扫墓祭祀已成习俗。另一说是,清明扫墓习俗始于大禹治水成功之时,当时人们为了悼念治水期间牺牲的英雄烈士,纷纷前往墓地祭扫。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戴柳、射柳、换装、斗鸡、打球、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知识手抄报资料:抗震救灾科普知识 自救知识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