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范文写作总结报告党政报告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05-01 20:03:08   分类:党政报告   浏览次数: 412
标签: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党支部工作报告,http://www.qihang56.com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人们相互间交流的平台。网络的使用以日渐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技能。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园地;有助于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调查显示,我区已有近一半的学生经常接触网络,应该讲网络已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品。这主要和长寿经济的发展有关,目前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比较高,家庭上网的也比例高。目前家长、老师对学生上网大多持否定态度,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谈起网络,马上就想到“游戏+聊天+se情”,媒体也经常“告诫”学生要远离网络。其实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孩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看怎样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它。对孩子玩电脑、上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有支持,又有约束。孩子特别渴求新知识,网络世界里也有许多知识在等待着他们去汲取。但青少年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引导他们跨过“聊天+游戏”的坎,让他们在网络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5、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知识。

  调查表明:32.6%的学生是为了查找资料、13.8%的是打游戏,12.7%是听歌,9.9%是因为好奇,9.4%是因为无聊,剩下的9.2是为了聊天交友。小学生查找资料的百分比大于高中的学生,初中生最低。打游戏的高中生人数要多于小学生,同样也是初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网听歌的比重也最大,初中生次之。从上述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网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这一点,中小学生做的比成人好。网络在中小学生身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快捷与高效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接纳、认可和喜爱。

  7、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也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se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精彩的游戏内容,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升级”、“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渐成瘾。许多孩子因此而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网络聊天”是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与一般的社会交往相比,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虚拟性。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时空性。天南海北,男女老幼,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无拘束的交往。四是符号互动性。“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mm”,闭口“美眉”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中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友谊,网络聊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许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se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有些青少年有意或无意闯入了“美女世界”,在一阵触目惊心的浏览之后,有的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法制意识

  1、法制、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最多”,占40.9%。可见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忍气吞声”的学生仅占2.8%(其中农村3.2%,城市2.5%),现在孩子的维权意识大大超过前人,用一位接受访谈的家长的话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一点亏也不愿意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愿意吃亏是一种进步,尤其在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排在第二位的是“看情节大小而决定”,这应当是一个很理智的答案。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小学占26%,初中36.7%,高中43%。可见学生越大,考虑问题就越理智。

  2、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选择“求助父母、老师”的比例仅占10.5%,在人们的观念里,学生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求助与父母、老师是最正常的,但孩子们却选择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选择“不知道”的人数最少,仅占1.6%,这都是新一代学生独立与个性的充分体现。

  3、近一成的学生选择以牙还牙

  这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现象,这说明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受人欺负之后,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愚蠢的,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八)两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尺度和比例

  调查显示,城、乡初中生和乡村的高中生都把“异性交往过当”的底线放在“拥抱、亲吻”上,此项的选择率最高,分别为38.2%和25.5%。只有城市高中生观点不同,有52.2%的人认为“有性行为”才算是异性交往过当。这一方面说明城市高中生受环境的影响,在异性交往的问题上表现的更为开放,不少同学的性意识已经萌芽,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当老师、家长还在对孩子们的某一封火辣辣的信耿耿于怀时,孩子们的所思所为,可能已经早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5、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知识。

  调查表明:32.6%的学生是为了查找资料、13.8%的是打游戏,12.7%是听歌,9.9%是因为好奇,9.4%是因为无聊,剩下的9.2是为了聊天交友。小学生查找资料的百分比大于高中的学生,初中生最低。打游戏的高中生人数要多于小学生,同样也是初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网听歌的比重也最大,初中生次之。从上述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网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这一点,中小学生做的比成人好。网络在中小学生身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快捷与高效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接纳、认可和喜爱。

  7、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也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se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精彩的游戏内容,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升级”、“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渐成瘾。许多孩子因此而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网络聊天”是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与一般的社会交往相比,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虚拟性。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时空性。天南海北,男女老幼,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无拘束的交往。四是符号互动性。“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mm”,闭口“美眉”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中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友谊,网络聊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许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se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有些青少年有意或无意闯入了“美女世界”,在一阵触目惊心的浏览之后,有的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法制意识

  1、法制、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最多”,占40.9%。可见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忍气吞声”的学生仅占2.8%(其中农村3.2%,城市2.5%),现在孩子的维权意识大大超过前人,用一位接受访谈的家长的话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一点亏也不愿意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愿意吃亏是一种进步,尤其在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排在第二位的是“看情节大小而决定”,这应当是一个很理智的答案。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小学占26%,初中36.7%,高中43%。可见学生越大,考虑问题就越理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公司党员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