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
12-14 18:33:02 分类:实习报告 浏览次数: 868次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
累与责任同在
——《南宁晚报》实习总结
今天,南宁的气温高达34度。拿着实习鉴定表,顶着烈日,在早已熟悉了的“烘车”(公车)里,我和何永东、黄伟林去南宁日报社盖章。
在5楼的党委办公室里,当主任盖下报社公章时,我意识到,我在《南宁晚报》三个多月的实习,要结束了。带着丝丝的不舍,以及收获的喜悦,我们走出了报社,滨湖广场旁温度高达75度的柏油路上,走着3个追求梦想的大学生的身影……
一、 找实习并不比找工作容易多少
我们都知道,新闻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之前,都要在大三第二学期进行小实习。我之前就一直纠结着要去哪里实习。大一暑假的时候,我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去了《贵港日报》实习,当时懵懵懂懂,没学到什么。去年暑假,我去了《广西日报》政法部实习,写了一些会议新闻,当时深感记者不应该是那样的,而应该在社会上到处跑动、采访。于是,我继续揣着记者梦,进入了口碑不错的《南宁晚报》。
3月17日早上,根据预约,我和孙肖珊去南宁日报社参加实习考试。76路公交车不是一般的多人!站在车上一直到金洲嘉宾路口,足足一个小时!说实在的,如果真的在南宁日报社实习,坐公车也是一件苦差事啊。
我们给主管实习生的老师递了简历和介绍信,随便寒暄了几句。主管的老师看我的简历,突然问我:“在《广西日报》实习过啊?跟哪个记者呢?”“在政法部跟卢建宁老师。” “哦,卢建宁……” 在大报实习过就不一样啊,我自我感觉良好。而好戏还在后头……
之后老师给我们每人一份试卷,还给我们发了稿子。材料是关于王长荣扫雪晕倒的感人事迹。我没经过多少思考,就写了一篇通讯用时一小时左右。自我感觉不是非常好,不够感人,而且,我感觉材料不够,写的时候我还考虑要不要小标题,结果我不要。后来证明,那个主管的老师对我们俩的考试都非常失望。“怎么不用小标题呢?通讯那么长,谁有耐心看下去啊?”唉……
老师拿出一些稿件给我们看,我看到,是民大的同学的,那个同学写的确实不错,后面配的评论也写得很长(其实我们当时刚刚开始学新闻评论)。我给西大丢脸了……我感慨,怎么实习都要考试啊,找个实习都这么困难,哥以后还怎么就业啊?真是打击人!
考完试回到学校,等了一个多星期,还不见《南晚》通知我们去实习。我想,找个实习都这么困难?于是我主动打电话给那个主任,他说马上安排了。然后第二天就去报社报到。10块钱,弄了一个实习采访证。那个管实习生的主任把我安排到社会新闻中心,交给那里的方主任。然后方主任写了个名字给我,说叫我打电话给这个记者,她会安排。方主任安排我跟记者叶祯。
回来的途中我打电话给那个叶祯记者,结果被打击了:“我不带男实习生”。 性别歧视哦!我感觉非常不爽。我只知道就业的时候人家不喜欢要女生,但是我没见过人家不喜欢男生的,并且,仅仅一个实习生罢了,有必要这样嘛?这种情况我头一次遇到。我印象中的记者,不是这个样子的,记者应该…… 不过,很快的,我想想,也觉得没什么。人家不喜欢带,也没有必要强迫,毕竟我没付钱,人家没有这个义务。之后我很理性的发短信给她,叫她联系方主任,希望方主任给我重新安排。结果,今天我等了一天,方主任都没给我电话。我知道,主任必定很忙,不会想起我这个无名小卒。第二天我继续去南宁日报社,方主任这次让我跟着覃宏玲记者。
唉,我想不到,找个实习,我都经历了这么多困难。不过,这些都是我事先预料到的,所以,我也没有气馁,这些,都是小case啦~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以后再大的困难,我都不怕了。
二,实习,累与责任同在
后面我联系了覃宏玲记者,她是个爽快的人,还是西大文传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的师姐~就这样,3个月里,我开始跟着覃老师进行了至今为止我大学最长的实习生活。
实习的记者覃老师很关照我,每次有采访,她肯定都会捎上我。我当然也不会让覃老师失望,每次逢叫必到,几乎没有迟到过。幸亏,我的文字功底还过得去,写出来的稿子,还没被覃老师批评过,这个,是令我颇具自豪感的一点。在实际采访中,我也尽量地把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实践中。我努力把自己表现得更像真正的记者一些,包括带上相机包,采访本(我专门买的),包括提问的问题等等,甚至穿着更加成熟一些。当然,在实际采访中,我也发现了记者这个行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有时候真的让人很难受。比如,关于“钉子户”的报道,你报道吧,可能会触犯到当地政府和中央政策,不报道吧,老百姓的日子实在是没法过了。最后,稿子写出来了,留给编辑去定夺。而很多时候,稿子直接被毙掉,在我的印象中,我写的稿子已经被毙掉了不下5篇,有时候,真的比较气馁,但是,我还是天天去看《南晚》电子版,看看之前写的稿子有没有“复活”的可能,而每天早上8点看《南晚》电子版,居然成了我的习惯,现在我还保持着这个习惯(虽然上面不会再有我的稿子了)。
当然,当记者没有那么简单。当记者还要有强壮的体魄。在实习中,我体会深刻啊。很多时候,早上就要7点就要起床了,早餐在公车上,站着吃。之后就是要赶到新闻现场,一系列的采访,走访活动,比如那天去寻找猴子,我们为了拍一张猴子的照片,在破旧的村子里行走了3个多小时,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我们才结束。(这篇稿子后来获得学院第二届学术技能文化节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怕是早就撑不住了。还有一次,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前一天我和老师约好在飞凤市场见面,第二天我提前一个小时出发了。但是那个时候刚好碰上班高峰期,公车开得非常慢,结果还有10分钟的时候,覃老师就打电话给我,问我到没有,当时我还在火车站。那里距离飞凤市场还有很远的距离,于是我果断地下车,随地坐了一辆摩的。我告诉摩的司机,让他尽可能地开快些,摩的在大街上穿梭,速度非常快,覃老师也还一边的打电话催促我:“小梁你到没有啊?大家都在等你啊?小梁你到底懂不懂路啊?……”结果,我还是迟到了,我看到了覃老师失望的眼神,后来,我们坐了两外一辆车去采访现场。经历了那次事件之后,我每次出发之前,我都要打探好线路(预测好上下班高峰,天气状况等等),确保自己提前20分钟左右到现场。记者有时候天天都这样,随时出击,随时奔赴现场。回到报社之后,午饭也来不及吃,马上投入写稿奋斗中,因为第一时间把稿子写出来,印象最深刻;另外,报社每天都有截稿时间,一般都在晚上7点之前截稿,如果你吃个午饭,睡个午觉,起床之后下午5点钟了。剩下的2个小时,你根本不够时间去写。所以,公式是这样——早上7点起床,挤公车,公车上解决早餐,奔赴采访现场,下午3点回来写稿,写完稿下午5点,然后晚饭和午饭一起解决了。这样的日子,我在《南晚》实习的前20天,就经历了3次。算下来,一年要经历30多次……
实习是很累的,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带课实习的学生。有时候早上去实习,下午还得快马加鞭赶回学校上课,下课后还得写稿……如果老师打电话叫你去,你老是不去的话,那样也不太好,有时候实在赶不回学校,还得请假,但是总是请假,课程又会落下,引起上课老师的不满。所以,我们带课实习,非常尴尬、纠结!
虽然实习很累,但是,3个多月下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是我大学期间最长的一段实习,从中学到的东西,真的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下面我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说说记者这个行业肩上所担负的责任。
在《南宁晚报》实习期间,我去了很多地方,令我比较难忘的一个地方就是石埠镇的上灵村。因为我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所以,对农村,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写到这方面的东西,我会很来劲。上灵村是一个地理位置比较尴尬的村,在南宁近郊,公车到达,却没有拉上自来水。上灵村一共有10个队,多年来,村民一直靠喝井水过生活。每个队都有自己的水井。尽管邕江就在村边,但村子里七队和十队的井经常干涸,每年只有三个月有水,其它月份水井都是断断续续出水,经常断流。上灵村七队有150多人,十队有70多人,总共三十户人。
今年广西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旱灾,这使上灵村七队和十队的喝水问题更加严峻了。七队和十队的门前,挖有三口井。其中一口井有水,但是断断续续的,“每天只抽得几桶,而且还要沉淀之后才能用”;另外一口井则没水出来;最大的一口井,据村支书李继全说,20xx年就挖了,当时花了三万多元钱,但由于井挖的太深,抽出来的井水有很多铁锈样的杂质,放久了之后,还会有油浮在水面,水不能饮用,只能用于灌溉。没井水喝,只能到邻队去挑水喝,有时候邻队正在挑水,他们就只能到离家200米远的邕江挑水喝。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多年……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含日记)
- ·下一篇:地质实习指导
评论排行
实习报告 热门排行
- · 2017寒假大学生酒店打工实践报告
- · 2017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 · 2017年寒假打工实践报告
- · 2017年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 · 2017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 · 聊城大学2017年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
- · 2017年寒假社会实践论文
- · 2017大学生寒假计算机实践报告
- · 2017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 · 2017年大学生寒假社区服务实践报告
- · 2017寒假社会实践有感
- · 2017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感
- · 2017年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 · 2017年寒假大学生酒店打工实践报告
- · 2017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心得
- · 2017大学生寒假餐厅实践报告
- · 2017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 2017年寒假超市做促销员社会实践报告
- · 2017年寒假社会实践工作安排
- · 2017年寒假实践小组第一天实践报告
- · 2017年寒假实践报告
- · 2017年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 · 2017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 · 2017学年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