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名言网板报设计素材专题文稿什么是普通话

什么是普通话

02-22 14:33:27   分类:专题文稿   浏览次数: 873
标签:板报花边素材,板报设计素材,板报设计模板,http://www.qihang56.com 什么是普通话,

  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2、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3、加大中文信息处理的宏观管理力度,逐步实现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的优化统一;4、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扩大使用范围。

  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2010年以前,制订并完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行业的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社会用字混乱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出版物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和计算机用字达到较高的规范水平;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扭转拼写中的不规范现象;建立起有效的中文信息处理的管理制度,做到凡面向社会推广的中文信息技术产品,均经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方面的审查认定。下世纪中叶以前,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显着提高;中文信息技术产品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方面实现较高水平的优化统一。

  --------------------------------------------------------------------------------

  语言文字工作为什么要注重法制建设?我国哪些全国性法律、法规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作出了规定?

  语言文字工作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这是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语言文字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拓展。1986年和1997年国家两次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分别确定了新时期和跨世纪的语言文字工作目标、任务及基本措施。当前,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心任务,语言文字工作应致力于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水平。这意味着语言文字工作已从宣传、教育、号召、动员的层面发展到对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实施有效管理的阶段,“语言文字工作也是政府行为,也要加大行政管理力度”成为共识。法制化是实施行政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实行依法管理”正是当今语言文字工作的时代特征,也成为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发展的迫切要求。另外,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还是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十五大“以法治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要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语言文字法制是其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建国以来,语言文字工作在法制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很多全国性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国家公务员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等,它们都对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详见本光盘“政策法规”/“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规定”部分内容)。地方立法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各地先后出台了近30个语言文字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并进行了依法管理的有益尝试。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第37号主席令颁布,并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上情况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非常重视,并通过法律明确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成为业务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真正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努力做好。

[page]

  关于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国际上有什么规定?

  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文本用的是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文字。国际交往时需要把汉字转写成国际通用的罗马字母(即拉丁字母),转写需要按照一定的拼写法。解放以前和解放初期,中国没有国家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用罗马字母拼写汉语时,所用的拼写方案纷乱杂呈,各不相同。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了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从此,在中国,拼写汉语有了法定的拼法。然而,在外文中,用罗马字母拼写汉语地名、人名和其他词语一直是各行其是,互不相同的。同一个“北京”,被拼写为“Peking(英文)、Pekin(西班牙文)、Pequim(葡萄牙文)、Pechino(意大利)等多种形式,使人弄不清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地名。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北京“就按汉语拼音的拼法写成Běijīng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出ISO-7098号文件,明确表示汉语拼音已经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有关中国词语的国际标准。文献工作包容面很广,涉及一切用文字表述的信息资料。这是汉语拼音成为更广泛的国际标准的另一个里程碑。

  --------------------------------------------------------------------------------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情况怎样?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情况可以从法定语文、普通话、规范字三方面去考察。

  香港回归前近百年内,英文一直是唯一的法定语文,是高层的语言,在法律、法庭、立法会等正式场合使用。香港民音,口头通用广东话;书面使用传统官话书写的中文,既用官话的语法结构和大量词语,也用广东方言词语和方言字,是低层的语言,正式场合不能用。1974年,香港政府颁布《法定语文条例》后,除了法律范畴,都以中文作为法定语文。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香港政府于1987年公布《法定语文(修订)条例》,规定”新法例须以中英文制定,中英文同为法律正式文本“。1989年4月,第一个双语法例制定。之后,经过10年左右时间,把全部香港法律译成了中文。在香港的法庭上,逐步开始用粤语进行诉讼。

  香港的公文也是1974年后开始较多地使用中文,语体多为文言。1986年,香港政府布政司对公函格式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力求简明,措词得体,文字浅白“,”应该用白话文,而不用文言文“。现在香港政府对公务员的语言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通晓中英文,能说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

  香港大部分中学的教学语言是英文,除中国语文、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科目外,都用英文教材,用英文上课、考试。1997年3月,香港教育署发出《中学教学语言能力指引》,建议从1998年至1999年度的中一开始,采用中文作为教学语言,未经批准不以中文为教学语言者将受到惩罚。

  回归前后,香港社会逐步掀起学普通话热。先是商贸、金融和政界,教育界则后来居上。在80年代,普通话是中小学的选修科目,从1998年秋季起,成为必修科目,2000年起,普通话将列为中学会考的一个独立会考科目。广播、电视、影视剧使用普通话也在增多。继卫星电视中文台播出普通话节目后,1997年3月,香港开办了第一家普通话电台。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的人数众多。1996年以来,一些大学还先后成立了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按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不少教师、公务员、商贸人员甚至外籍人员参加了测试。

  在用字方面,目前香港的公文、报刊及教科书等各类书籍还是以繁体字为规范。但已经有杂志繁、简字都用。香港人对简化字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在发生变化。1995年教育署拨款编写制作简化字学习材料,发往全港中学,但并未对学校教学简化字作出强制性规定。当年,香港青年会会同七个团体举办简化字学习班和简化字比赛,参加者很踊跃。最近,香港运输署的出租车收据打印设备中,有的格式已经写有简体中文字。

  作为字形规范的香港繁体字,其实也有不少异形字情况。这类似于祖国内地50年代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前,同一个字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书中字形可能不同,甚至同一出版社的不同版本,字的形体也会不同。鉴于这种混乱状况,香港教育署于1986年委托教育学院中文系编了一本《常用字字形表》,表中列举了4719个常用字的标准字形,并用备注说明注意事项,受到香港中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不过,这项工作尚未成为政府行为,所以,出版物字形不一的情况尚未根本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讲普通话有什么好处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