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范文写作总结报告工作报告咸宁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咸宁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12-14 18:43:46   分类:工作报告   浏览次数: 690
标签: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报告,工作报告格式,http://www.qihang56.com 咸宁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三、20xx年工作重点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用足用好国家、省各项扩大内需政策,培育增长优势,做大经济总量,确保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
  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坚持项目立市,通过向上争取政府投资、向外引进产业投资、向内激活民间投资,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幅均达到30%。注重研究国家、省投资政策和“两圈一带”战略规划,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充实完善项目库,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和实施工作,保证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接替。抓好已开工项目尤其是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续建和收尾,确保尽早见效。完善项目推介制度,做好对外引进项目工作。实行更加开放的投资准入政策,发挥市场机制在投融资中的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金融服务、教文体卫和公共服务领域。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度和绿色通道制度,健全领导“挂企业、包项目、促发展”工作制度,提高项目建设质效。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全面落实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农超对接”、“新网”工程,全面落实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三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培育农村消费热点。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推进网点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稳步发展大宗消费,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大力发展商业、物业、家政、健身等服务性消费,规范发展会计、律师、公证、监理、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加强物价监测预警,建设绿色市场。
  强化财政金融服务。发挥预算资金的导向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事业、重点领域改革、重点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升级的保障力度。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非税收入清理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和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调机制,力争信贷投资规模增长18%以上。支持对民生工程、中小企业、“三农”、基础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信贷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和农村融资难等问题有效缓解,保证重点项目贷款需要。落实信贷投放奖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效。加强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二)进一步调整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按照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现代化的思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工业提速增效。坚持工业强市,按照产业抓集群、企业建龙头、产品创名牌的思路,推动各方力量向工业聚焦、各种要素向工业聚集、各项服务向工业聚合。积极实施“六大支柱产业升级计划”:支持和推动以咸宁核电、蒲圻火电、凯迪生物质发电等为主的电力能源产业,以天化、精华、洁丽雅、元田等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以红牛、黄鹤楼酒业、今麦郎(统一)饮品、元阳食品等为主的食品饮料产业,以合加环保设备、三环方向机、台湾光宝、中震仪器、能一郎电池、瀛通电子、玉龙机械、吉通电瓶等为主的机械电子产业,以林浆纸一体化、森工科技产业园、博友竹业、金成家具、比伦生活用纸等为主的森工造纸产业,以华新和葛洲坝水泥、华夏建龙、方圆船舶、钒矿产业、涂附磨具等为主的冶金建材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投资扩产,技改扩能,管理扩效,集约经营,集群发展,确保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80%以上。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改造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打造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品牌型的“工业代表队”。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搞好煤电油运、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支持优势产品争创品牌,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以上,提高“咸宁制造”的覆盖面和效益比。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农业稳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亿斤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4.5%。完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措施,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大力实施“六大特色农业品种发展计划”:支持和推动咸安鸡业、嘉鱼蔬菜、赤壁猕猴桃、通山水果、崇阳鸭业、通城油茶加快发展,加快提升种养业开发经营水平,力争特色板块基地发展到330万亩,以“特”入市、以“特”扬名、以“特”取胜。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进“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抓好秋冬农业开发,改造低丘岗地10万亩、低产林8.5万亩。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力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3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力争新认证“三品”标识产品30个。
  促进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互动发展,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6亿元。大力实施“六大主体三产培育计划”:支持和推动旅游、金融、物流、房产、信息、休闲等产业科学规划,整合开发,延伸链条,加速发展。巩固扩大办节成果,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协作”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要素,创建旅游精品和名镇、名村。实施“温泉+N”发展模式,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旅游新城、汀泗桥历史文化名镇、赤壁古战场二期、龙佑温泉、五龙山温泉、九宫山风景区、太阳溪漂流、隐水洞风景区、浪口温泉度假区、山湖温泉度假区、黄龙山风景区等项目的建设与完善,构建“1+6”旅游区域发展格局,力争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45%。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放大旅游产业效应。支持金融创新发展,加大股份制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加强担保机构和创业投资平台建设。促进保险业稳步发展,发挥保险融资和保障功能。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争取上市公司有1-2家。改造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物流配送,引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依托不断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长江产业园物流园、移动物流中心、新合作鄂南仓储配送中心、昊天建材城、亿丰农商贸城、鄂南机电五金商贸城、天成物流园区、嘉和明园商业城、通泰综合市场等商贸物流市场建设,努力打造华中物流枢纽、产品交易中心。加强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范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发展楼宇经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培育电子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业态,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加快3G业务发展,打造数字物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扩大广播、影视、报业等传媒和电话、邮政、互联网等网络覆盖率。结合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融体育健身、文娱表演、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休闲产业。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休闲产业健康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争取15家企业进入全省成长路线图、创新型企业、重点示范企业等科技计划第一阵营。全面推进科技投融资、科技型与创新型企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园区建设,抓好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落实支持自主创新政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研发机构、申报科技专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展产学研合作广度和深度。
  (三)进一步优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高的水平,优化功能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加快推进“五城一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新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咸宁经济开发区管理机制,坚持大项目立园,确保投产、新建项目各20个,投资、产值均增长30%,实现税收4亿元。加快推进旅游新城建设,做好温泉资源开发保护工作,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山水生态居住区、森林温泉养生区、郊野运动休闲区和桂乡民俗体验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职教新城建设,完成启动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亿元;引进1-2所市外高校或中职学校落户,推进市区中职学校实质性整合。加快推进梓山湖生态新城建设,实施项目详规,启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旅游项目、被征地农民还建小区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加快推进咸安新城建设,启动107国道城区段拓宽工程,完成三元路建设,加快建设商贸物流市场。加快推进向阳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善总体规划,制定区域性控制详规,启动一期基础设施、向阳湖文化名人中心建设,引进1-2个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落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