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阶梯 语文教案
03-06 16:43:10 分类:高一语文教案 浏览次数: 312次第4、5段是对第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的沦证,第4段仍然用““求同法”展开论证,第5段改用了”反证法”。“反证法”就是在展开论证时,提出一个与论点相矛盾的判断,并阐明这个判断是虚假的,然后根据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谁知论点的真实性。这一段首先提出“要珍惜时间”,然后提出一个与之相矛盾的判断“有人不珍惜时间”,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是“没有理想”,是“不懂人生的意义”,接着断定:这样的人是不能实现理想的;反之,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努力奋斗,就能实现崇高的目标。
第6段第一句“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是全文的第三个分论点。“奋斗的必要……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论证的展开部分,采用了“选言排他法”。所谓“选言排他法”就是在段的起始部分确立分论点以后,在段的展开部分首先构成一个包括论点作为一个选言支的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然后根据不相容选言推理中“否定肯定式”,论证其他选言支都是假的,从而断定论点的真实。这一段是这样论证的,首先构成一个包括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作为一个选言支的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遇到困难以后,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以“客观条件差”为借口,遇难而退;有的人以“岗位平凡”为理由,回避困难。然后在展开部分,根据不相容选言推理中的“否定肯定式”,论证论点以外的两个选言支的虚假性。这样,在终结部分就有充足理由对论点加以重申和深化: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迎难而上的人,必将取得令人欣慰的硕果。
总之,本文三个分论点在论证过程中,都运用了准确的概念、真实的判断和无可置辩的逻辑推理,充分揭示了理想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不仅使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在思想上得到到了启发,认识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情感上得到激励,使人产生一种为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渴望。这是本文在理论论证上的最大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每个同学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有过多少不同的想法、目标和希望,其中最能激励自己去为之奋斗的就是自己的理想。但要实现理想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分别请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感想后,引入课题。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认真通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①注意需要注音和解释的一些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给字词注音释义。②弄懂课文题目的含义,弄清是什么短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③找出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层次。
三、研习新课。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遮挽(wǎn) 翱(áo)翔鞭笞(chī)
废寝(qǐn)忘食 笔耕不辍(chuò)
怨天尤(yóu)人 攫(jué)取
2.解释下列词语。
遮挽:拦住挽回。
翱翔:鸟在天空回旋飞翔。比喻自由自在地邀游。
鞭笞:用鞭子、竹板之类抽打。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力于某件事。笔耕不辍:长时间不停止地写作。
怨天尤人:受了挫折或出了问题后,只是一味怨天,归罪别人。
(以上预习后,请同学到黑板上做,集体订正。)
3.学习、分析课文。
(1)本文的题目“理想的阶梯”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阶梯”的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题目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阶梯”指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作者以比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实现理想必须像登阶梯那样,坚韧不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
(2)认真读课文,理解什么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并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弄清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认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以下的内容都围绕它来展开阐述。
(3)“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文章的第1段能否略去不写?为什么? www.qihang56.com明确:作者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谈起,指出青年中普遍存在的三种现象,并针对三种现象提出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观点。
文章的开头一段不能略去,因为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谈起,才能引起青年们的阅读兴趣,达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的效果。
(4)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论述部分与课文第2段有什么联系?
明确:作者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要求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三个方面论述的中心句)三个方面分别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排比段落。各方面的第1句是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三个方面既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结为一个整体,共同为中心论点服务,阐述论证了中心论点。另外,这三个方面又是与第2段中三个“有的……”相对应的,因此三个分论点又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提出来,它为论证中心论点服服,阐述了“奋斗”的内容。
(5)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分论点部分的论述层次,概括层意。
明确:本段分为三层。第一层(第①句):提出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第二层(马克思为……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展开论述,列举事例,说明杰出的人物是沿着理想的阶梯刻苦勤奋取得成功的。第三层(今天……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激励青年们刻苦勤奋,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6)集体朗读l-3段,请同学简述马克思和诺贝尔的故事。
(7)集体朗读5、6段后思考:作者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个观点后,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明确:作者先从正面阐述,文中列举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鲁迅、巴尔扎克、爱迪生。鲁迅对时间是“惜”如生命,巴尔扎克是如痴如狂地不肯浪费一刻时间去“拼”,而爱迪生则是“挤”时间,“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36小时”。
再从反面阐述,作者先算了一笔时间账,说明“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然后引用朱自清的一段话说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常理,指出有的人至今不知珍惜时光。最后是小结,扣住上一段开头提出的观点,把“有无理想”和“是否珍惜时间”联系起来说理: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然不珍惜;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8)让学生默读第7段,在分析第一、二两个分论点的基础上,与同桌分析第三个分论点部分的内容。
讨论明确:文章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一观点后,作者分两层论述。首先阐述如何对待困难。以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为例进行论证,详写高尔基,略写伽利略、布鲁诺。第二层主要论述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否有成就。这一层列举了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事例,阐明“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成功”这一道理。最后激励“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要怕困难,要迎难而上,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9)提问:结尾部分是怎样总结全文的?
明确:最后一段从上文三个方面的分析阐述归结出“奋斗,是改变现实的强大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的结论。这个结论,与第2段提出的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相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谨严。这个结论,紧扣中心,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联系实际对中心论点进行具体的阐发。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尾提出了极具感召力的言词:让我们在向四化进军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10)总结全文。
我们学完了全文,懂得本文开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列举了大量事实进行论述;结尾第7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列一个结构提纲。
如图所示:一、引论部分二、本论部分三、结论部分
提出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总结全文
相关热词搜索:
评论排行
高一语文教案 热门排行
- · (物种起源)导言
- · 病梅馆记
- · 剃光头发微
- · “三步曲” 质疑—思考—领悟——(为
- · 鸿门宴
- · 秋水
- · 拿来主义 教案示例二
- · 过秦论
- · 秋水 语文教案
- · 为了忘却的记念 教学设计示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