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教学计划总结政治教学计划总结09年高考政治哲学考前终极总结

09年高考政治哲学考前终极总结

03-10 16:01:11   分类:政治教学计划总结   浏览次数: 944
标签:高一政治教学计划,八年级政治教学计划,http://www.qihang56.com 09年高考政治哲学考前终极总结,
    一、知识结构与核心知识
    四个“一”:
    一组核心概念---物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另外:意识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能动性)。
    一个根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一个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两个二”(两对辨证关系和方法论)
    2大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性(一拖二: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反作用)。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三、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自然灾害、气候、环境等生态文明方面的事例。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生生活实际和党和政府的各项现行方针政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3、意识的反作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目标目标的提出;长征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或者人文素材。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重大科研、科技项目果的取得;重大工程建设的成功等;科学发展方面的事例。
    四、知识内在联系
    1、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与价值观、实践与认识以及辩证法的联系。
    2、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的联系。
    3、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与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
    4、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我国的现行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上的)。
    5、哲学意义上的宗教与政治学意义上的宗教。
    辩证法复习总结
    一、知识结构与核心知识总结:
    三个“一”:一个核心和实质-----矛盾的观点。
    一个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一个对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一个“二”: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联系观:3主要个哲理: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联系的6种性质:普遍性—条件性;客观性—可变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发展观:6个主要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原因、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
    矛盾观:6个主要哲理 :矛盾既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
    二、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 一个根本方法--矛盾及矛盾分析法----我国及世界的重大事项和形势的分析;我国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地区发展、企业发展、个人发展等方面的事例或者人文素材。
    2、两个总特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方面的事例(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或者人与社会方面、民生方面);改革开放30周年、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设。
    3、三大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改革(国有企业、经济结构调整、三农);人文素材。
    ----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国崛起等方面的事例或者学生生活实际方面的事例。
    三、知识内在联系
    1、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第二课与第三课、第四课的内在联系)。
    2、联系、规律、矛盾的客观性与坚持唯物主义思想。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统一的。
    4、事物性质的规定与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5、事物发展的内外因与矛盾的对立、统一和主要、次要矛盾的关系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与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政策的联系。
    7、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认识论复习总结
    一,知识结构与核心知识
    “两个一”:一个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一个基本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六个二”:两对基本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两个根本---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根本目的。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第一次(实践—认识)第二次(认识—实践)。
    两种现象------真相与假象。
    两种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获取认识的两种途径----

..。 www.qihang56.com--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两个三”:实践的三个特征和三种形式。
    认识的发展---深化、扩展、推移。
    “一个四”: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表现(唯一来源、动力、最终目的、唯一标准)。
    4个主要哲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核心哲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总是发展的。
    二、 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今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政府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工业反哺农业,人才强国战略);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等。
    2、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和政府的多方面的方针政策)。
    a、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我们对自然、社会重大问题认识的发展等。
    b、实践的观点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新农村建设、和谐世界下的外交实践等。
    三、 知识内在联系
    1、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与意识的反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3、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
    4、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观因素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5、合理想象、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创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 6、分析与综合、整体与部分、矛盾分析法。
    7、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8、实践的特征与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对外开放。
    9、实践的基本形式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0、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与我国的国体、党的性质和宗旨;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等。
    价值观、人生观复习总结
    一、知识结构与核心知识
    1.把握两条基本线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决定;反作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明确几个具体关系。
    a、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
    c、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 注意几个区分:a、社会意识、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理想在性质上的(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区分b、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区分c、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分。

[1] [2]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整套知识点总结2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