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作文网写作技巧文学常识新中国十大劳模:吴仁宝作文素材

新中国十大劳模:吴仁宝作文素材

01-24 23:01:32   分类:文学常识   浏览次数: 602
标签:初中文学常识,高中语文文学常识,http://www.qihang56.com 新中国十大劳模:吴仁宝作文素材,

  吴仁宝:农村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吴仁宝30多年来带领华西村艰苦创业,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成功地把昔日偏僻落后的穷华西建成了富裕、美丽的新华西。

  1961年吴仁宝担任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时,就立志要改变华西村贫穷落后的面貌。1964年,他和村里其他领导一起制定了华西村15年发展规划。在他的带领下,华西村成了家家有余钱、户户住新房的“幸福村”。

  改革开放使吴仁宝如虎添翼,他跳出单一农业经营的思想框框,调整经济结构,走出一条农副工综合发展的道路,他们先后办起了以冶金、纺织、有色金属为主的多个企业,全村大部分劳力投入了工业生产;在副业上,他通过专业承包形成了较大的养殖规模。工副业的崛起为现代化农业的稳定发展铺平了道路,农业的稳定又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吴仁宝使华西村建成了江苏最大的村级乡镇企业集团。华西村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众多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

  作为华西村30多年的“老当家”,吴仁宝清正廉洁,坚持做到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领全村最高奖金。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等光荣称号。(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人民日报》1999年09月06日第4版

  吴仁宝与华西村

  孙海燕

  1998年4月20日,98米高的华西金塔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兴致勃勃地听着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的汇报,不时对吴仁宝富有农民特色和哲理的话大加赞赏,连声称好。

  事后,吴仁宝曾郑重地对笔者说过:50年来,我只有甜,没有苦和其他。吴仁宝是把50年的曲折与苦涩,都化在金塔上的一席谈话中了。

  吴仁宝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着众多的人。

  带领华西村民走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之路

  华西村也走过弯弯小路,吴仁宝也有过种种困惑。

  1961年,华西大队成立,吴仁宝被任命为大队书记,他带领全大队干部群众一干就是17年,华西成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先进典型。吴仁宝总想让华西的农民早点富起来。60年代后期,吴仁宝大胆提出要创办一家小五金厂。为了保密,吴仁宝让人在工厂的四周筑起围墙,窗户蒙上厚布,对外守口如瓶。小五金厂隐姓埋名10载,为华西村创造了上百万元的利润,村民们得益匪浅。但吴仁宝总觉得,靠小五金厂这种小打小闹的做法,华西村民不可能真正富起来。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开了全国人民的思想疑问,也使吴仁宝终于吐出了长久郁积在心中的一口闷气。华西五金厂正式挂起了牌子。1979年4月2日,华西钢板网厂又正式上马了。自此之后,吴仁宝带领华西村人,依靠自身积累,积极外引内联,办起了一个又一个企业。乡镇企业使华西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农民真正富起来了。今日的华西,年经济总产值连续四年超过20亿元,利税超过两亿。华西村现有40多家工业企业、6000余名职工,拥有固定资产15亿元、流动资金六亿元,拥有精纺呢绒500万米、化工产品10000吨、针织绒3000吨、染整800万米布、西服20万套、有色金属五万吨、黑色金属100万吨的年生产加工能力;全村没有一家工业企业亏损,利润最高的有几千万元。

  80年代初,华西村的农民住宅要翻新改建了,以前的老式平房要拆掉。但吴仁宝却发现了它们的妙用。随着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宾到中国旅游考察,不断富裕的江南农村是他们向往的地方,自然就有不少外宾要到华西村来。吴仁宝想,何不把平房改造成专门接待外宾的“农家宾馆”呢?这一想可就带出了华西发展的一片新天地。随着全国各地到华西参观考察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华西村的宾馆越造越多,档次越来越高。90年代,华西又盖起了全国最高的金塔,塔内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商务为一体,还可登上塔顶,鸟瞰华西全貌,远眺田野农庄。当时的突发奇想,想出了华西村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以旅游为主体的农村第三产业。目前,第三产业在华西村经济中所占比重已高达20%。

  进入90年代后,华西村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吴仁宝敏锐地意识到了“华西村”这一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与江苏最大的卷烟厂淮阴烟厂合作开发了华西村牌香烟,与中国最大的酒厂五粮液集团共同推出了“华西村”酒。最后,连“仁宝”这一个普通但又不平凡的名字,也被用来作为华西村一些产品的商标,市场上又多了不少消费者信得过的商品。

  吴仁宝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又盯上了对经济活动具有重大影响的资本市场,叩开了股市之门。世纪之交,华西股票正式上市,为华西村在新世纪的腾飞提供雄厚的资本保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物质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丰富。但吴仁宝却一刻也没有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中国的一个创举,华西村在1988年成立了“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这个公司的任务就是负责华西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产、供、销”。公司办了华西农民业余学校、培育中心等实体,聘请的20多名信息员及时掌握和反映群众的“思想信息”,公司则对症下药,开展“生产经营”。

  带领华西人致富的吴仁宝没有忘记还有很多农民仍然没有富起来。他的目光转向周边贫困村。

  1988年夏,华西村先是和邻近的华明、前进村建立了一个共同经济组织——华西农工商(扩大)联合企业,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三余巷、向阳和泾浜村为成员。共同经济体实行“三不变、一稳定”(党组织关系不变、行政村自治不变、现企业的资产和承包责任制不变,干部基本稳定)。华西村真心实意地帮助这些村办企业、上项目、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开拓市场、解决缺口资金等。如今,华西领头的共同经济体成员无不呈现了一派兴旺景象。

  吴仁宝又把他的关爱之心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中国的中西部地区。1991年,陕西省勉县高潮乡的高潮村党总支书记付中耀率村里的干部再访华西村。次年4月,吴仁宝带人到高潮村商谈合作大计,提出了分三步走,办三个厂,实现三个结合的帮带计划。此后,华西村为高潮村义务培训了20名生产技术、经营骨干,帮带计划也逐步实施,高潮村的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如何帮助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更快发展,让那里的农民尽快地富起来,吴仁宝在思考和探索。1993年后,新的思路逐步形成并付之实施———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训干部,谋求共同发展。1994年3月3日下午,华西举办的首期西部地区干部培训班开学,吴仁宝为学员上了第一课。自此之后,华西村每年都要培训一两千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各级干部。此后,又以无偿提供启动资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开展生产联营等形式,分别建立了“宁夏华西村”和“黑龙江华西村”,使华西村的人才、技术、资金、精神和经验优势,与所在地的自然、社会资源,按照市场机制得到有机结合,创出了一条合作开发扶贫、帮助欠发达地区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吴仁宝的扶贫行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赏和好评,1994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半月谈》杂志社联合举办首届“中国十大扶贫状元”评选活动,吴仁宝荣列十大状元第一名。

  华西村的实践,无疑为全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标明了一个正确方向,一条成功路径。1993年,当时的总理李鹏考察了华西村,并欣然挥毫题词:“华西村,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

  以农民的独有智慧,给“实事求是”作出了丰富而生动的注释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但吴仁宝却出言惊人——“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

  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几十年的不懈探索,是付出代价,经历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领悟首先来自丰富而曲折的实践。让华西农民富起来,可以说是吴仁宝当书记以来一直没有动摇过的坚定信心。当年学大寨、发展农业是这个目的,冒着风险办起小五金厂是这个目的,三中全会后不分土地,同样是为了这个目的。尽管这样做有风险、有责难,但吴仁宝盯住这个目的不动摇,最终的实践证明了他的正确。

[1] [2]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新中国十大劳模:包起帆作文素材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