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促进XX市和谐发展
05-04 12:28:00 分类:工作体会 浏览次数: 568次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职工和谐。教职工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体。推广XX县实施教师“健康工程”“安居工程”等经验,尽快改善农村学校和边远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在教职工中提倡宽容、诚信、友善的精神,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人品质素养;提倡友善、沟通和换位思考,互敬互助,构建宽松、融洽的教职工人际环境。
三是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理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努力形成一个齐心协力创业干部的和谐团队。
四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和谐。师生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引导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爱,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爱,形成“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维护安全稳定,促进校园育人环境和谐。
一是抓好学校安全稳定保障体系建设。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第一责任,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结合实施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全力消除学校危房和设备设施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建设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责任制,形成强有力的责任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预警机制生安全事故应急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演,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以防为主,重点防范危及师生安全的校舍危房倒塌、校园拥挤踩踏、食物中毒、交通、火灾、溺水等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优化育人外部环境。建立维护稳定工作的有效机制,形成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矛盾排查,及早发现苗头,及时加以解决,尽量减少重大信访和越级信访。
二是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阵地,必须加强先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次,弘扬校园先进文化主旋律,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争当“五好”小公民活动,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第三,指导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努力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
(三)抓好教育教学,促进校园教育成果和谐
教育教学质量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具体成果反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诸方面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实施和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五爱”的思想感情,遵纪守法、公平正义的做人品格,诚信友爱、宽容豁达的人文素养,文明有礼、勤俭自强的传统美德,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意识的现代公民。其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求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努力实现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和谐。第三,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加强体育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懂得关注健康、热爱生命,学会承受和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健康心态,调节心理平衡,促进健康成长。第四,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通过学校的音乐、美术等课堂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学生生产生活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才。
三、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努力营造支持发展的外部环境
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而是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建和谐的XX教育,离不开“党政重视教育,群众理解教育,社会支持教育”的和谐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教育主动融入XX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需要教育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需要教育对部门、行业帮助支持的积极争取。
(一)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和谐XX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是加快培养紧缺实用人才。特别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办好职业教育,为XX发展资源型工业、新型农业和新兴旅游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并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利用城镇普通学校和农村成人学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及学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帮助做好农民遵纪守法、反对邪教、移风易俗、明礼诚信、友爱互助、和谐共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三是积极投入到社会扶贫济困中去。继续创新机制,坚持做好资助中小学贫困学生上学和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工作。发挥教育系统优势,在联系贫困村开展科技培训,提高村民的务农技能和发展致富小项目的能力;同时,尽力提供资金帮扶,帮助贫困户发送生产生活条件。
(二)树立教育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一是提高教育的公众参与度。市、县教育局将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教育决策实施听证制度和咨询制度,以使各类教育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学校管理的决策活动中,也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咨询制度和监督制度,保证教师、家长、学生、社区人员等所有教育利益相关者能有机会参与教育的公共治理。二是坚定不移地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一费制”,实行“阳光收费”,坚决治理学校乱收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惩体罚学生、乱订滥发资料、有偿家教等损害教育形象的人和事。三是预防和治理教育腐败。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增加办事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肃查处招生、干部教师调配、学校基建维修工程和大宗物资采买等方面的不廉洁行为。
(三)加强教育对外宣传,争取各级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一是宣传教育政策法规,争取落实到位。特别是涉及教育经费投入、师生权益保障、对民办教育的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厌其烦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不落到实处不放松。二是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绩,以“有为”争取支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教育系统克难攻坚、创新发展的典型和取得的显著成绩,以获得各级各方更多的鼓励性支持。三是宣传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以主动工作争取支持。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只要符合科学和实际情况,不回避绕道,主动通报思路和措施,提出解决建议办法,以积极的工作姿态争取上级和部门、单位的支持。
文章www.qihang56.com 5
相关热词搜索:
评论排行
工作体会 热门排行
- · 生本教育体会与心得
- · 小学“面积”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 ·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三个
- · 志愿者活动心得
- · 我是新七年级班主任了
- · 幼教工作感受与体会
- · 党支部书记心得
- · 公务员初任心得--执政为民,我们的工
- · 营林局人员工作心得
- · 团委书记个人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