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主体班开学典礼讲话
05-05 18:04:18 分类:政府综合 浏览次数: 232次同志们:
市委党校20*年下学期第一轮主体培训班今天正式开学了。这一轮主体培训班由县干班、中青班、科干班三个班次组成,来自全市各条战线、不同单位的150多名同志将在党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培训和党性锻炼。在此,我代表市委和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根据培训班的安排,我就如何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如何增强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的内生动力这三个问题,与同志们一起学习、交流、探讨。
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党中央又向全党发出了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号召,可以说,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理解,和大家谈谈学习科学发展观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一是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二是把握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树立几种新理念。
1、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我们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才能提高我们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那么,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回答了哪些问题呢?我觉得,它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发展,二是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三是怎样发展。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对“什么是发展”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强调中国所谋求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共同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是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科技进步潮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对“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怎样发展”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重点是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把握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而且是一个实践课题,这个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择其重要的,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发展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决发展问题,就是因为,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还不强,国内还有许多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从人均量上看,我国还不是经济大国。从19*年到20*年的29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如果单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经济大国,但从人均量上看,20*年仍排在104位。还不是经济大国,还需要加快发展。从世界范围看,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按照国际间确定国家发展水平的分组方法,人均GDP在4500美元以上为发达国家,低于此水平均为发展中国家。根据这种划分,中国目前的GDP人均才两千美元多点,仍不属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看,我国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全面协调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全面协调的发展主要是指中央所说的五个统筹。由于历史、地理、传统、政策诸多原因,目前我国在这五个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问题。看城乡差距。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水平一直存在着一定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差距逐年扩大,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看地区差距。由于地区之间的地理、经济基础、人文的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差距不断扩大。有人形容“中国是一个国家四个世界”,上海、广东、北京代表第一世界;沿海发达地区为第二世界;中部的内地城市是第三世界;西部不发达地区为第四世界。看行业差距。主要是指一些垄断性行业或新兴行业与一般行业之间在工资、奖金、各种补贴和津贴等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看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是以上三个差距的集中表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20*年中国基尼系数已扩大到0.473,己达到拉美平均水平,从基尼系数看,中国已经快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第三,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说到底就是可长期的发展。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有以下几个:一是资源问题。我国是一个相对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人均占有石油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矿产资源为1/2;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耕地面积为1/3;人均森林面积为1/2;人均草地面积为1/2;既使是资源最丰富的煤炭,人均资源也只有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2。拿石油资源来说,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20xx年中国首次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据预测,20xx年我国原油消费量将增至3亿吨,约50%需要进口。资源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二是环境问题。现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我们常见的沙尘暴。20xx年3月,一场沙尘暴影响范围波及了11个省区的304个县市,受影响面积约为120多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为7000多万人。有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27%,比世界同类气候区荒漠化的平均水平高出约10个百分点。河北怀来县南马场的沙丘距离天安门仅72公里,而且还在以每年3公里至5公里的速度向南推进。专家警告说,如果不加以治理,50年内沙丘就将达到天安门广场。三是污染问题。目前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极其严重。大陆每天产生垃圾1.79万吨,人均每天1.28公斤。至今已有1/3的国土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已成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患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环境污染不仅危及人的健康与生命,而且已经成为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政治性隐患。
3、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树立几种新理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但我们首先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几种新理念。
第一,节能理念。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的资源观念日益增强。如许多国家在建立节能社会、节能企业、节能家庭,个人节能意识也非常强。按人均水平,中国资源并不丰富,有些重要资源甚至短缺。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公民们都有极强的节能理念。相比之下,我们民族的节能意识非常薄弱。
第二,环保理念。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现出来。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环境问题就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切实解决环保问题,各国还纷纷成立了绿党。1972年,新西兰成立了第一个绿党。1980年,德国成立了绿党。随后,欧洲有30余个国家先后都成立了绿党。1999年2月,欧洲绿党在巴黎召开会议,有欧洲28个国家30个绿党组织的300名代表与会。宣言要建立绿党国际。在思想和政治力量的推动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公民环保观念非常强烈。相比之下,我们的环保理念还很差。
第三,公平理念。在今天,我们要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公平理念。公平理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际公平,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公平享受。二是代际公平,就是我们这代人和下一代人在资源享受上的公平。
第四,人本理念。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现代社会中的基本理念,不是作为古代统驭概念“以民为本”和“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简单延续,而是批判的继承,这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之所在。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中的“为本”二字?我想,首先是要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目的和尺度,而不是以其它的东西,例如权力、政绩、指标、效益等等。其次是尊重人、服务人,这首先是对国家机关的要求,当然也包括社会团体等其他组织。尊重人的选择和个性,注重公民意见表达,注重沟通和全面的、细化的服务,都是这个时代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