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数学教案高一数学教案写作指导设计

写作指导设计

03-06 17:35:31   分类:高一数学教案   浏览次数: 484
标签:高一下册数学教案,高一数学必修5教案,http://www.qihang56.com 写作指导设计,
    2、经典作品示范,学生赏析。
    暴 风 雨 前(音响辨析示范)
    先是一阵轻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沙沙地掠过来,轻轻地翻起了夜行人的衣襟,戏弄着路上的枯叶。旷野里响着一片轻微的簌簌声。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梁狂乱地摇摆着,树上枯枝  喳  喳地断落下来。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过来,阴云更低沉了。沉雷似乎已经冲出了乌云的重重包围,克啦啦啦象爆炸似地响着,从西北方向滚动过来。
    (峻青《黎明的河边》)
    [学生赏析备案]
    以运用听觉形象为主,结合视觉、触觉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谱写出一支暴风雨的前奏曲。对音响的辨析,从细微的扫叶声,清脆的折枝声,到刺声的呼啸声,直至令人颤栗的串雷声,由微而着,由低而高,层见叠出,描摹得准确细腻,堪称“音响丰富,音域宽广”。 



    3、教师介绍描绘声音常见手法:
    拟声,即用象声词直接摹拟事物的声响。如“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剪各在腰”。“关关”是水鸟的叫声,“辚辚”是车轮转动的声音,“萧萧”是马的嘶鸣,都是直接对声音的摹写。形容,即用形容词语描述声音的性质或状态。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比喻,即借助人们熟悉的、有形的事物来表现生疏的、无形的声音。例如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对琵琶声音的描写,就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三)辨气味——嗅觉形象辨析与描写
    1、经典作品示范,教师点评。
    S县(气味辨析示例)
    晚点的列车终于进了北京站,肖林老师(省纪委副书记)一下车,我从他身上散发出的枣花蜜的香味,和我那缺少柴的家乡而烧的枯艾野蒿的烟味,马上判明,他老人家是直接从S县来的。
    (李国文《驳壳枪》)
    [教师点评]
    气味具有地域特点,由气味可以推断出人物的来处,而身上的烟味又多少显示出了他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
    2、以“花香“为题作气味辨析、描写课堂训练
    学生习作示例:
    花香(气味辨析练习)
    杏花——飘溢着能刺激人胃液的苹果的香味。
    荷花——融化了泥土的芬芳,散发着淡淡的而又沁人心脾的清香。
    茉莉花——它那恬远、飘逸的香味,温柔得象一缕轻风,沉静地浸润着人的心田。
    夜来香——它那浓烈的带着刺激性的香气,就象妖艳的女子在迫不及待地施展出自己的全部魅力。
    3、教师对嗅觉辨析作解说:
    物的气味千差万别,常碰到的有香、臭、膻、腥、臊、呛、冲,等。各种气味对人的影响,有其普遍的规律性的一面。而在同一种气味中,还有着浓、淡、清、浊之分。例如,同是花香,茉莉花恬远,水仙花清幽,玉兰花疏淡,百合花浓烈。
    (四)品甘苦——味觉形象辨析与描写
    1、味觉辨析简说:味觉是指人的舌头对滋味的感觉,味觉形象包括甜、咸、苦、辣、酸、涩、腻等。在写作中,直接对自然味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的某种心绪。在写作中,还常常运用味觉的引申义来使语言形象化,从而表现生活的悲欢离合、顺逆荣枯。例如,从“苦”引申出:苦闷,痛苦,艰苦,黄连苦等;从“甜”引申出:甜蜜,甜妞,蜜月,甜罐子等;从“酸”引申出心酸、寒酸,酸溜溜等;从“辣”引申出:毒辣,辛辣,泼辣等。

www.qihang56.com    2、学生课堂片断训练,以《接到浦中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为题,用味觉来写心里感受,练习选析:
    接到入学通知书的时候(味觉引申练习)
    当我接过浦江中学录取通知书时,那颗快冷却的心,不由自主地颤动起来,只觉得脸上热乎乎的,眼睛湿润润的,希望的热流,苦难的隐痛,甜、酸、苦、辣,一起涌上心头。
    一个在初一、初二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极端不正的学生经历初三一年的突击发愤,步入省重点中学之门,这是酸,还是甜?我在问,我在想,我在答。我觉得此刻就象吃了一盘荔枝肉,基味是甜的,但在甜中,总还有些酸涩感……
    [学生评析]
    这是运用味觉形象表现复杂心情的一例。言简情深,话虽尽而味犹存。
    (五)析冷暖——肤觉辨析描写
    1、学生优秀习作片断欣赏:
    沙滩上(肤觉辨析练习)
    ……暖烘烘的黄沙抚摸着我疲乏的四肢,一降软酥酥的感觉,从肌肤一直沁透到脏腑。海风吹过,带着几分凉意,似乎每一个毛孔都注入了欢愉,惬意地舒张开来。脖子上象是什么在蠕动,痒痒的,不用张眼睛,肯定是妹妹搞鬼,她又在我的胸脯上塑沙罗汉了。那柔软的秀发,拂着我的脸,那鼻子呼出的清馨的气息,象春雨湿润地摩挲着我的脸庞,连沙子也变得如此温柔。……
    2、肤觉辨析解说:
    “冷暖”在这里泛指人的肌肤的感觉,包括寒、热、软、硬、痛、痒、酸、麻等。
    在生命初期,处于发育的人体胚胎由三层特殊的细胞组成。其中的第三层(即外胚层),将形成人体未来的神经系统和皮肤。因此,人体皮肤与人脑,是由同一组织产生出来的。把皮肤看作人脑的外层,或人脑的延伸部分,是有生理依据的。皮肤上有数百万计的触觉末梢,因此,皮肤的感觉是极其丰富、敏锐的。肤觉形象辨析,主要是区别外界对肌肤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刺激。肤觉不是一种单纯的生理反应,它往往和复杂的心理变化交织在一起。
    (六)五觉并用
    1、含义解说:非视觉官能(耳、鼻、舌、肤)所摄取的信息,虽然只占人接受的信息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但它们在写作中的作用绝不应低估。如同烹饪,光有鸡、鱼、肉,没有那数量不多、品类不少的配料、佐料,是制作不出一盘可口的佳肴的。所以在观察事物时,一定要做到五官开放,悉心体味。
    2、学生优秀习作展示,教师点评。
    仙华晨雾(五官综合体察练习)
    乳白色的雾,从山谷中汩汩溢出(视觉、听觉并用),缓缓地漫上山坡,散成一片轻柔的薄纱,飘飘忽忽地笼罩着整个山村(视觉、肤觉并用)。那五彩的坡,乌蓝的路,错落有致的近峦,清丽淡雅的远山,全都遮隐在迷雾之中,什么都看不清了(视觉)……
    天地间只有白茫茫的雾,灰蒙蒙的雾(视觉),湿漉漉的雾,凉丝丝的雾(肤觉)。掬一把,软绵绵(肤觉);吸一口,甜津津(嗅觉、味觉相通);踩一脚,轻悠悠(肤觉)。雾从眼着飘过,睫毛上挂一串细细的珍珠;雾在身边沉浮,整个身子摇摇晃晃,飘浮在九重云霄之中(最后落脚在总体感受上)。
    [师生简评]
    这是一则善用五官体察生活的短文,写出了晨雾的立体感、可触感,读后令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如果删去文中非视觉的描写,单留下视觉形象,绝不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冬晨,国旗冉冉升起》,要求学生动用五种感觉,把升旗场面写得立体可感,给人以如身临其境之感。
    [课后反思总结]
    自己的教学感觉告诉我,五觉描写法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委实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也不是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的唯一灵丹妙药。假如,能配合立意,选材及构思等方面的切实指导,那么写作效果可能会更加理想。
    [参考资料]
    1、孔有君:《作文素材》,重庆出版社,20xx年版
    2、胡长江:《高中作文指导大全》,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3、《儒林外史》、《黎明的河边》等文学作品。

上一页  [1] [2]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