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复习: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高三语文复习: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12-14 18:41:36   分类:高三语文教案   浏览次数: 188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http://www.qihang56.com 高三语文复习: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才绳之。  绳:捆绑。                   B.先涕泣不自胜。  胜:控制。
C.朕之恨深矣。恨:遗憾                      D.请今日为始。    请:请求。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飞骑因番请见。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
(3)“以至是”一句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3分)
       A.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B.大怒,命促刑
       C.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                          D.我为子不孝
这是一份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卷的前三题。
第(1)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答案是D。A项的“绳”是名词用作动词,因为后面带有宾语。其解释为“捆绑”虽然体现了这一用法特点,但根据“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的句意,这里应解释为“制裁”或惩治。B项“胜”,根据文意应解释为“能承受”;C项的“恨”应解释为“怨恨”,因为解释为“

遗憾”与上文“善才情不可容”的意思不合。D项的“请”,孤立地看,可以理解为“请求”,也可理解为“请允许我”,但由于变法应由高守决定,因而“请求”是正确的。
第(2)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答案是B。句中的“因”和“乃”表示承接,意为“于是就”。这里它们的基本用法之一,在给出的例句中表现得较为典型。“仅”、“止”表示的意思极为常见,现代汉语还在用,都是表示“只是”的意思。
第(3)题考“是”的指代意义,属于现解实词的含义,答案是C。“是”指代内容的核心是“杀”。A、B、C三项均有此义,但由于这是在对话中的运用,因而应当指代C的内容。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   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到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⑤    血:含血喷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人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到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这是一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前三题。
第(1)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答案是B。解题时就根据具体语境,试以所给的词义,看哪一项与上下文意思贯通。A项“靖”的意思是“安定”“平定”,对于宾语“公议”来说,就是“平息”,可见正确。C项“觐”古代多指臣下朝见帝王,也可指卑幼者对于尊长的拜见。这里是李若水去见父母,释为“拜见”,是准确的。D项“职”,常表示“职责”、“掌管”,又可以表示“职分”,意思是职务上应尽的本分。文中正是此义。B项的“曳”,没有“蜂拥”义,应是拖、拉。“金人曳出”,即金人把李若水拖出去。
第(2)题考查对虚词“以”的用法的辨别,答案是 C。本题给出四个例句,两两比较,辩其异同。句①和④的“以”都是介词,但句①的“以”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方式,这里是凭借某种身份;句④的“以”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这里指用刀杀死李若水。句②和③的“以”,意义和用法都相同,都相当于“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