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学鉴赏》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学鉴赏》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

12-14 18:41:36   分类:高三语文教案   浏览次数: 444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http://www.qihang56.com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学鉴赏》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文学鉴赏
二、教学重点
  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
  2.鉴赏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第八项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里主要说鉴赏形象和表达技巧,将语言归并到表达技巧中说。
  所谓鉴赏,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鉴赏是人们发现美、评价美的一种活动。高考要求的鉴赏达不到这一高度,只是“初步”的鉴赏活动。
  (一)关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1.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文艺学认为是指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主要是指所描写的人物形象。
  2.鉴赏人物形象的目标
  目标是:评述人物的典型意义,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2001年春季高考选用邹志安的《黄土》其中第2题是这样的: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所给的答案要点是这样的:①父亲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代表;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③节俭,对自己人十分节俭,舍不得花一分钱;④善良,与世无争,唯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其中第①点是评述人物的典型意义,其他四点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就这道题可以得到两点启示:第一,评述人物的典型意义,既要注意全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又要注意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语言材料,而不应该仅凭某种印象作答;第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既要有概括说明,又要结合材料作一定评述,否则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答案。
  鉴赏人物形象,一定要从作品实际出发,结合作品作一定的具体分析,而不能用公式化概念化的词语来套作品、套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关于鉴赏表达技巧
  1.什么是表达技巧
  高考所涉及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
  (1)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如描写的技巧、叙述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等。
  (2)作品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法
  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比较,以及人称的运用等。
  (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
  如构思的技巧、线索设置的技巧、交代和照应的技巧等。
  (4)语言表达的技巧
  以上几项高考的鉴赏题几乎每年都有涉及。
  2.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
  揭示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作用或效果(高考试题也称为“好处”)
  如2000年《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结尾改写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将长城拟人化;②便于与长城对话,③便于抒发感情。(2)由于前面说到“由是人们发现”,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情(即叙述角度变,叙述的人称也跟着变)。
  3.鉴赏表达技巧应坚持的原则
  这里所说的应“坚持的原则”,实际是说应该如何鉴赏。
  (1)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表达技巧属文章“形式”的范畴,它在文章中主要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包括表达情感服务的。所谓的表达作用、效果,主要是指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或效果。因此,鉴赏表达技巧,须结合看它所表达的内容作分析、评述。
  例1:2001年春季高考《黄土》的第1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答案: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中国老一代农民;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例2:2001年结合赏析题:A. 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表现

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学鉴赏》教学设计》,来自www.qihang56.com网!http://www.qihang56.com

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某些消极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这两例都是分析象征手法的,都揭示其所表达的内容或在表达内容方面的作用,都没有运用“生动形象”之类空洞的词语。例2“也表现……”一句是命题者故意制造的干扰,与文章本身不相符。
  (2)要同揣摩语言相结合
  在文章中,任何表达技巧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不能不揣摩语言。从操作层面说,揣摩语言,一要分析某种技巧前后各说了什么话,即分析在什么背景下运用这一技巧的;二要分析技巧本身的语言组合关系,从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意义。
  例:2002年《话说知音》两省一市试卷的第4题(即22题)是这样的:怎样理解第一段“有时发出细微的响声”,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呛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怎样分析呢?它的前句说知音传说已珍藏在华夏子孙的心坎里,后句说神往和渴求知音是一种纯洁和神圣的情操。据此可知,所谓“表达作用”实际是指表达知音传说的作用。再来分析引号中的话。引号中的话,从“有时”、“有时”和分号看,这是并列复句,可见答案包含两个要点。前一分句的主干是“响声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响声”是指知音传说发出的响声,“欣慰地……”是说文章给人们的美感;后一分句的主干是“呛哮催促行动”,“呛哮”是知音传说发出来的,可见说的是知音传说的鞭策作用。经过这样的分析,便可形成这样的答案:形象地表达了知音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如果不是这样来分析,而是仅仅抓住句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来分析,将会如何。
  又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有这样的景物描写: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飒飒地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当年曾就这景物描写出了这样一道鉴赏题: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怎样解答这道题?上文描写托尔斯泰墓的“朴素”、“宁静”;这里写景物的声响,动态,“嬉戏”、“温柔”等词语很有情味。这样就可以看出三个作用:①衬托墓地朴素;②反衬墓地的宁静;③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这样看来,鉴赏表达技巧,是不能不揣摩语言的。
  
 四、试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报   秋          宗 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蘩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刻意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

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学鉴赏》教学设计》,来自www.qihang56.com网!http://www.qihang56.com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