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
02-17 17:25:54 分类:文言文阅读 浏览次数: 288次豪山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译文】
发视山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豪山。豪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石,但山上光秃秃的,寸草不生。
鲜山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译文】
豪山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鲜山。鲜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一草一木。鲜水就发源于这座山,流出山涧后便向北流入伊水。鲜水中有很多鸣蛇,这种蛇形似蛇但长有四只翅膀,不时发出如击磐石的鸣叫声。它一旦出现在哪里,哪里必将有严重旱灾。
阳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译文】
鲜山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阳山。阳山上满是石头,没有一草一木。阳水就发源于这座山,流出山涧后便向北流入伊水。阳水中有很多化蛇。这种蛇身形似豺,面孔似人,并长着一对鸟的翅膀,但爬行还是似蛇,不时还发出如人叱责声的鸣叫声。它一旦出现在哪里,哪里的百姓将遭受严重水灾。
昆吾山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①,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②而有角,其音如号③,名曰蚳④,食之不眯⑤。
【注释】
①昆吾之山:即昆吾山,山名,在今河南西部,具体所指待考。
②彘(zhì):猪。
③号:号哭。
④蚳(lónɡ chí):传说中的一种兽。
⑤眯(mì):梦魇。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昆吾山,山上有很多赤铜。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猪,头上长着角,发出的声音像人号哭,名字叫蚳,人吃了它的肉后不会梦魇。
独苏山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上无草木而多水。
【译文】
再往西一百五十里就来到独苏山。这座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一草一木,但有很多水。
蔓渠山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②,其状如人面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注释】
①蔓渠之山:即蔓渠山,山名,一说指今河南栾川县的闷顿岭。
②马腹:传说中的一种兽。一说指虎鼬(yòu),体长12~40厘米,四肢粗短有力,尾长为体长之半。
③面:一作“而”。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蔓渠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下长着很多小竹。伊河发源于蔓渠山,向东流入洛河。这一带有一种兽,名字叫马腹,形状是人面虎身,叫声像婴儿啼哭,会吃人。
中山二经总括
凡济山经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①皆人面而鸟身。祠②用毛,用一吉玉③,投而不糈。
【注释】
①神:指山神。
②祠:祭祀。
③吉玉:彩色的玉。
【译文】
总计济山山系中的山,从首座辉诸山到蔓渠山,距离为一千六百七十里。这些山的山神的形状都是人面鸟身。祭祀他们时都用毛物,并用一块彩色的玉,把它投入山中,不用精米。
敖岸山
中次三经山①之首,曰敖岸之山②,其阳多球琈③之玉,其阴多赭④、黄金。神熏池⑤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⑥,其状如茜⑦如举⑧。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⑨,见则其邑⑩大水。
【注释】
①(bèi)山:山名,一说指今河南新安县西北的东首阳山。
②敖岸之山:即敖岸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河南渑(miǎn)池县西北。
③殍(yū fú):美玉名。
④赭(zhě):红土。
⑤熏池:传说中的神名。
⑥河林:指黄河岸边的树林。
⑦茜(qiàn):即茜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形,黄赤色,茎有倒生刺,叶心脏形或长卵形,花冠黄色,果实球形。
⑧举:即“榉(jǔ)”,榉树,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叶卵形或椭圆披针形。
⑨夫诸: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⑩邑(yì):城镇,县。
【译文】
中山三经中山山系的首座山叫做敖岸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琈玉,阴面有很多红土和黄金。名叫熏池的神住在这座山上。这一带经常出美玉。北面可以望见黄河岸边的树林,远远看去,好像是茜草或和榉树。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白鹿,长着四只角,名字叫夫诸。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个地方就会发大水。
青要山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①,实惟帝之密都②。北望河曲③,是多驾鸟④。南望渚⑤,禹父⑥之所化,是多仆累⑦、蒲卢⑧。⑨武罗⑩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钅豦,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注释】
①青要之山:即青要山,山名,在今河南新安县境内。
②密都:秘密居住的行宫。
③河曲:黄河弯曲的地方。
④驾鸟:鸟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鹅。
⑤渚(shàn zhǔ):地名,具体所指待考(: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一说在今河南伊川县境内。
⑥禹父:大禹之父,即鲧(ɡǔn),号崇伯。曾奉尧命治水,因筑堤堵水,九年未治平,被舜杀死在羽山。传说鲧死后化身为黄熊。
⑦仆累:蜗牛。
⑧蒲卢:即蜾蠃(luǒ),一种细腰的蜂。一说指蛤或田螺。
⑨:指山神。
⑩武罗:传说中的神名。
要:即“腰”。
钅豦(qú):金属制的耳饰。
畛(zhěn)水:水名,在今河南新安县境内。
(yǎo):鸟名,一说指鱼鹰。
葌(jiān):兰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圆形,花白色或带紫色,有香气。
本:草木的茎或根。
藁(ɡǎo)本:似应作“藁本”,即“稿本”,指一种香草。
荀草:草名,一说应作“苞草”,具体所指待考。
【译文】
再向东十里是青要山,这里其实是黄帝的秘密行宫。北面可以望见河曲,那里有很多驾鸟。南面可以望见渚,那里是大禹的父亲鲧死后化身的地方,有很多蜗牛和田螺。名叫武罗的山神掌管着这座山,他长着人一样的脸,身上有豹一样的斑纹,细小的腰,洁白的牙齿,耳朵上戴着金属制的耳饰,发出像玉器互相撞击一样的声音。这座山对女子最为适宜。畛水发源于青要山,向北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鸟,名字叫,形状像野鸭,青色的身子,红色的眼睛,红色的尾羽,吃了它的肉有利于生育。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兰草,茎干呈方形,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实,它的茎干像藁本,名字叫荀草,人吃了它能使肤色美丽。
騩山
又东十里,曰騩山①,其上有美枣,其阴有雩琈②之玉。正回之水③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④,其状如豚⑤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注释】
①騩(ɡuī)山:山名,在今河南新安县北。
②雩琈(yǔ fú):玉名。
③正回之水:即正回水,水名,一说即强川水,在今河南孟津县西北。
④飞鱼:鱼名。一说指黄河鲤鱼。
⑤豚(tún):小猪,也泛指猪。
【译文】
再向东十里是山,山上长着味道鲜美的枣,山的阴面有琈玉。正回水发源于山,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飞鱼,形状像猪,身上有红色的斑纹,吃了它的肉后不怕惊雷,还可以防止兵器的伤害。
宜苏山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②之木。滽滽之水③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注释】
①宜苏之山:即宜苏山,山名,在今河南孟津县境内。
②蔓居:木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蔓荆,又叫荆,落叶小灌木,高约3米,小叶阔卵形,花冠淡紫色。
③滽(yōnɡ)滽之水:即滽滽水,水名,在今河南孟津县界。一说可能是今河南新安县北的横河。
相关热词搜索:
评论排行
文言文阅读 热门排行
- · 泰伯篇第八 _文言文大全
- · 告子章句下 _文言文大全
- · 第四章_文言文大全
- · 谋攻第三_文言文大全
- · 吉验篇第九_文言文大全
- ·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_文言文大全
- · 举贤第十_文言文大全
- · 鬼谷子 揣篇第七_文言文大全
- · 凡例_文言文大全
- · 煮箦_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阅读更新
- · 腾猿_文言文大全
- · 蒙鸠 _文言文大全
- · 敧器_文言文大全
- · 夸父 _文言文大全
- · 虞氏_文言文大全
- · 煮箦_文言文大全
- · 加盐_文言文大全
- · 梓庆削木为鐻_文言文大全
- · 宋元君与神龟_文言文大全
- · 郑师文学鼓琴_文言文大全
- · 齐桓公好服紫_文言文大全
- · 齐桓公设庭燎_文言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