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

12-14 18:41:36   分类:高三语文教案   浏览次数: 895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http://www.qihang56.com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

文言文整体阅读
【教学内容】
文言文整体阅读
【知识讲解】
一、《教学大纲》解读
高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按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要求,它包括“理解(B级)”和“分析综合(C级)”两项。理解主要落实在文句,分析综合主要落实在文意上。
“理解(B级)”项中包括四条具体要求:一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三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四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前三条着眼于文言文阅读语言方面的要求,后一条着眼于文言文阅读内容理解方面的要求。
“分析综合(C级)”项中包括三条具体要求:一是“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是把部分归纳成整体,把分散的聚合成要点。分析与综合在思维过程中是互相配合的,通过这一思维过程以达到对整篇文言文深层的本质的认识,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意。
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
二、文言文阅读考查重点 
1.词汇量。
包括实词和虚词,词汇量的掌握当然越大越好。大到多少呢?其底线就是高中六册所出现的全部实词和虚词。 
2.语法掌握的熟练程度。
语法掌握牢固了,对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就掌握牢固了,所谓的“语感”也就强了。
3.上下文联系判断的能力。
4.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考点例析】
(一)理解(B级)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虽然新的《教学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根据上下文做出确切恰当的解释,是读懂文言文、弄通文意最重要的一步。备考中应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假借义等语言现象。另外,文言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一类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即词的活用,这种用法在备考中也必须了解和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古汉语知识,才能对文言文中一些语言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也才能对实词做出确切的解释。
概括起来讲,掌握文言实词主要有三个方面,下面结合高考试题作些分析:
①词的古今异义。
例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1999年高考卷第11题)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玄里,应对肃敬。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解析]
这道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能力层次为B级。古今异义有五种情况:一词义扩大、二词义缩小、三词义转移、四感情色彩变化、五名称说法改变。此题选择了四个古今均可使用的双音节词语,要求选择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解题时应把每一项试与现代汉语意义进行解释,看能否与上下文贯通。A项中的“私访”,是指官吏隐瞒身份到民间调查,这个意义古今相同,也符合语境义。B项中的“资产”,在现代汉语中可解释①财产;②企业资金;③金融方面的术语。从上下文看此项同现代意义的“财产”是一致的。C项中的“应对”,在现代汉语中为“答对”,这也符合上下文的意思。只有D项中的“绝食”,现代汉语的意义是“断绝饮食”(表示抗议和自杀),而在此项上下文中的“绝食”显然是指由于大水、人灾而引起的粮食匮乏,以致千余家无粮可吃。因而,D项中的“绝食”是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正确答案应当是D。
例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001年全国高考试卷第12小题)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解析]
这道题也是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能力层次为B级。A项中的“反间”和现代汉语是一样的,都是指离间敌人的一种计谋。B项“南面”的现代意义是表方位,与北面相对,而古汉语的意思是面向南方,言外之意指称王。C项“鼓噪”现代汉语是贬义词,意思是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大声吵攘以图谋不轨。而古汉语的“鼓噪”没有贬义,只指许多人大声呼喊呼应。D项的“扰乱”现代汉语是贬义词,意思是干扰、打乱了某种状态或既定目标,而在文中“扰乱”是形容词,只强调“乱”的意思。正确答案应当是A。
②一词多义。
例:对下列句子中加加点的词语解释,

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来自www.qihang56.com网!http://www.qihang56.com

正确的一项是(1997年全国高考试卷第12小题)
A.善才绳之。绳:捆绑           B.先涕泣不自胜。胜:控制
C.朕之恨深矣。恨:遗憾         D.请今日为始。请:请求
[解析]
这道题也是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此题四个选项中每个词都有几个义项,区别一词多义首先是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然后要因文定义,再是要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根据上下文A项中的“绳”应解释为“按法办事”;B项中的“胜”应解释为“克制”;C项中的“恨”应解释为“怨、仇视”。题面上的ABC三项答案均错,正确答案是D项。
③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把握这种语言现象的特点,要用心去理解。
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试卷第13小题)
A.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                  B.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
C.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            D.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
[解析]
这道题是考查词类活用,能力层级为B级。A中的“袖”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义为“袖藏”;B中的“食sì”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给……吃”的意思;C项中的“就”是“靠近”的意思,是该词本有的意义;D中的“全活”也是使动用法,相当于“使……(得到)保全”(《病梅馆记》中有“必复之全之”)“使……活”(《鸿门宴》中有“臣活之”)。正确答案是C项。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较少,但使用的频率高,用法灵活,语法功能突出,因此也是学习难点之一。由于虚词常常分属于几类词性,故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然后弄清其意义和语法作用。新的《教学大纲》规定要掌握15个虚词,它们是: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例①: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997年高考卷第13小题)
飞骑因番请见。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
[解析]
此题是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掌握,能力层级是B级。例句中的“因”,根据上下文,意为“于是,就”;“乃”意为“就,于是”,因此,“因”和“乃”意思相同。句中“止”意为“只”;“仅”意为“只是,仅仅,只不过”,由此可见,“止”和“仅”的意思也相同。答案应是B。

[1] [2]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